点击上方“印尼视角”可订阅哦!
印尼八旬媒体人李卓辉:努力拓展华文新媒体传播空间
2019年10月05日
时值中国国庆假期,81岁的李卓辉在雅加达细致地做着赴中国石家庄参加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准备工作。
“这是我第六次参加这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论坛。我梳理准备了多个问题,好借全球华文媒体“大咖”云集的机会,多请教多交流,为拓展印尼华文新媒体传播空间找出路”。李卓辉如是说。
1960年就应邀加入当时印尼最大报业集团《新报》、任旗下华文日报《忠诚报》执行编辑和主笔的李卓辉,是印尼华文媒体界的“老前辈”。数十年媒体生涯,他担任过该国多家华文媒体总编辑。2018年以80岁高龄转战新媒体,创办《印尼新报》电子报,自任总编辑。
“《新报》是印尼的百年老报,如今,我们通过电子传媒的形式让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传播新时代印尼与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资讯及‘一带一路’建设成就,传播中华文化,为‘印尼梦’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据李卓辉介绍,从1910年10月创刊至1965年10月被关闭,《新报》历经55年磨砺沧桑,成为印尼群岛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华文日报,对印尼独立建国、团结广大华人华侨参加抗日斗争、推动印尼与中国友好关系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起,印尼两代甚至三代人没有了学习中文的机会,造成目前印尼华文媒体读者奇少、华文媒体发展举步维艰。面对这一艰难困局,李卓辉认为应积极通过新媒体、新科技谋求“破局”,在加大华文教育发展、中华文化传播力度的同时,努力拓展华文新媒体的传播空间。
为此,他所在的东盟南洋基金会与印尼最大温和伊斯兰民间组织伊联(NU)联手成立了“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在该组织下属伊联大学传播中华文化、培养两国友好关系人才,借此拓展华文媒体读者群。
李卓辉介绍说,印尼总统佐科将于本月20日就职,开始他的第二任期,“加大人力资源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将是未来5年印尼的重大国策。共建“一带一路”为新时期印尼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也为华文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李卓辉称,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给刚面世不久的《印尼新报》新媒体一个极好机会。
他表示将加强和中新社全媒体合作,创新传播手段,以多姿多彩的新媒体传播宏扬中华文化,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资讯和理念,提高印尼华文媒体话语权。(中新社 林永传)
印尼高校中国文化开放周赢满堂喝彩
2019年10月05日
4日下午,以“魅力中国·精彩无限”为主题的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开放周落下帷幕。图为阿拉扎大学校长亚瑟普?赛福鼎(右二)学做饺子。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中新网雅加达10月4日电 (记者 林永传)4日下午,以“魅力中国·精彩无限”为主题的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开放周落下帷幕。印尼多所大学师生、周边中小学生及首都雅加达地区爱好中国文化社会人士、印尼政府和金融单位职员等上千人次参加了为期5天的活动。
图为10月1日,印尼民众学打中国结。中新社发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周一中华美食之凉皮和汤圆体验、周二中华才艺之中国结和剪纸手工体验、周三中华美食之饺子和粽子体验、周四中华才艺之中国茶艺和书法体验、周五中华才艺之京剧脸谱和团扇绘画体验,一周时间天天精彩,参与者乐在其中。
图为10月2日,印尼民众学习包饺子。中新社发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和面、擀皮、调馅、捏褶子……手捧着自己第一次动手包的饺子,阿拉扎大学中文系印尼学生皓洁和她的小伙伴们激动不已:原来在课本上、图片里才能看到的中国美食饺子,竟然在自己手中从面粉和蔬菜一步步做成了。凉皮、汤圆、粽子的香味也吸引了一批批异国“粉丝”。
图为10月1日,印尼民众体验中国剪纸。中新社发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各种文化体验项目精彩纷呈:七彩绳子结起了师生们的祝福,飘香中国茶带来东方古国的静谧,狼毫裹着墨香书写出汉字的魅力,鲜艳脸谱勾勒出京剧的韵味,优雅团扇尽显中华的古典……不同文化项目有着不同风味,很多参与者天天来参加,直呼“一个都不想错过”。
图为10月3日,印尼民众体验团扇绘画。中新社发 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供图
阿拉扎大学校长亚瑟普·赛福鼎四度来到现场,在汉语老师的帮助下首次学习包饺子和粽子,一边倾听中国志愿者老师对中华才艺的介绍,一边品尝中国茶,并体验了中国书法、剪纸。这位校长开心地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学习心得,向更多印尼朋友推荐中华美食和中国文化,获得众多点赞。
当天下午举行的闭幕式上,阿拉扎大学文学院4个语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文艺汇演,由该校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指导的中文系学生中国舞蹈和中文歌曲合唱赢得满堂喝彩。(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