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印尼视角”可订阅哦!
在阳春岗美华侨农场,访问印尼望加锡老归侨苏练明老师,他是处级待遇老干部,曾任校长及工会主席等。
访问阳春岗美华侨农场退休归侨梁元贵先生,他来自印尼棉兰,居住的是自建的宽敞的2层楼房,农场资助15000元。
岗美华侨农场园内,有棵高大的芒果树,起码有几十年的树龄吧,归侨们把印尼人爱种果树的文化带来了。
今年9月11日到9月13月,香港广西印尼归侨联谊总会名誉会长、印尼旅雅邦加同乡联谊会顾问、香港资深老记者、印尼视角公众号总编辑周新老先生,以及印尼青年华裔作家、印尼多家主流媒体时事评论员及网络论坛主汤顺利先生,与我和阳春市1957年归国求学的印尼老归侨、江门阳春市退休小学校长陈影老师相约,共赴粤西茂名、阳江、阳春及开平地区参观访问,了解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发展硕果,探访阳江、阳春地区唯一的华侨农场岗美华侨农场。
我们一行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侨联和农场领导及侨胞的热情款待,深为他们的殷殷爱国情怀所感动。
下面,我仅把自己所得图文发给朋友们分享,谢谢大家。
印尼网红首次访祖籍国
周先生与汤先生是9月8日,在香港无惧外面黑衣人肆虐,出席了循例每年举行的邦加勿里洋中秋国庆联欢会后,来到粤西探访归侨的。
左二身穿Batik(印尼特产蜡染花布)长者、资深老记者周新先生,在香港的勿里洋乡亲庆祝祖国中秋国庆的联欢晩会上,与组织者邹结雄(右一)、朱运德(中)及主持人朱建华(左一)、汪雪丽(右二)合影。右二红衣女士,为原阳江红五月农场14队印尼归侨、广东客家人汪奋财的女儿汪雪丽、朱建华是香港中资银行的分行经理。
祖籍蕉岭客家人印尼的华裔作家和网红、主流媒体时事评论员汤顺利先生,在在抽奖中幸运获大红包,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汤顺利先生在印尼发表了不少同情弱势族群的印尼文小说,也有反映印尼华人四处迁徙谋生的艰难生活状况的作品,很有平民性。下面是关于他的印尼华文报纸的介绍报道,以及他广泛发表的若干作品。
汤顺利在印尼发表的小说,台湾有人将其由英文译成汉语出版。
他送给我的其中一本小说:《一匹马的陵墓》。
分享交通便捷红利
粤西探访的往返动铁票都网上买好啦。从车票的往返行程时间,可以一睹我们祖国的交通面貌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以前从省城到粤西地区,只能坐长途汽车在左弯右拐,不时要过江河轮渡的低等级国道上,颠簸一整天。现在不但每一县市的高速公路都四通八达,而且还通了时速200多公里的动铁列车,不到1小时甚至10来分钟就可以在各县市之间来回往返,中国“基建狂魔”之称并非吹牛。
一地两检好处
出发了,客人进入香港西九龙高铁站,汤顺利站在一地两检的辖区分界线合影留念。周先生告诉他,正是这分界线的确立,反中乱港的民主派,找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以代表市民名义,在高院提告反对兴建高铁确立一地两检,令工程拖延数年,浪费公帑十几亿港币。
由于中秋节高峰时节,网购不到最佳的时段车票,只有早上6:30的广州南站至茂名站的车票,所以他们4:15起个大早,两人抵达广州南站还没开闸,不过秩序良好,最后一路紧张安检入闸,终于在这雄伟的高铁站,坐上祖国的高铁,豪情满怀地奔向粤西茂名市电白区。
而我也是坐较早的动车,顺利抵达茂名站,李振友主席接站,来到电白侨联与大家会合。
我上车的江门侨乡开平市动铁站外貌。
电白侨联热情接待
9月11日上午,电白区侨联为印尼、香港、开平及电白华人与归侨召开茶话会,畅谈回到祖国的艰苦经历与现在的幸福退休生活。
电白侨联安排3名当地印尼归侨与我们会面。这些归侨都是年过花甲的人,在当地工作一辈子,现在享受退休生活。
他们见到我们都很高兴,很快就熟络了,因为出身背景与经历相近,很高兴归侨之家侨联,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于是无话不说地聊起来。归侨的特点很明显,都很爽朗,很好聊。
上图为电白区侨联李振友主席,其实他也是印尼邦加后代,其祖父李发兴上世纪四十年代下南洋在邦加(Bangka)省府槟港(Pangkal Pinang)落户,也是当地的一个殷商,热心当地公益。
他祖父生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回过家乡电白,但祖父离世后,李振友与邦加的家族失联,也是通过上级侨联请印尼视角公众号协助,找到了他在槟港的叔叔姑姑等。
喜遇同船回国者
就在这个座谈会上,还有个惊喜,我意外见到了非常熟悉的面孔,原来是60年4月底至5月初,与我家同乘祖国从当时的香港租赁的接侨船“海皇号”,从三马林达市归国的原红五月农场印尼归侨詹秀英老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亲历祖国今昔的巨大变化,我们都十分感慨,大家非常高兴。
詹老师几年前在香港,与我当年的老邻居、老寿星“爱姑”家人会面。
詹老师几年前曾赴香港与旅港印尼三马林达归侨聚会,与我当年的老邻居、老寿星“爱姑”家人会面,难怪如此面熟!几年过去,詹老师依然风彩不减当年。
她虽然为年过七旬的人了,但看起来很年轻,神采奕奕,詹老师说,在祖国感到很幸福,一切都很满足,心态很欣慰。也许这也是詹老师不会老的原因吧?
老当益壮的万隆归侨郑年强老师老师,他在电白中级专科学校任教,现已退休。
他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归侨出国潮时,他曾经有过出港的念头。
但他老爸跟他讲,香港是弹丸之地,还是留在祖国好,看来这句话现在看来很正确。
三马林达市回来的归侨詹秀英老师,原红五月农场,后来在电白四中任教。
雅加达回国的归侨刘菊花,她是农业银行干部,现已退休,她也是人大代表。
张裕群、刘菊花及詹秀英。
电白区侨联主席李振友先生与郭副主席,中午宴请远道而来的印尼华人及香港、开平与电白的归侨,欢谈祖国的巨大变化。上图是电白名产海鱼,与邦加的海产Berujung鱼极为相似,那是小时候经常吃的。
抵达阳春
阳春市的退休印尼老归侨陈影校长,让他侄儿阿活,开着漂亮的私家车,从春城直下阳江动车站接我们。
沿着宽敞平坦的四车道一级公路、江城至春城的277省道,包括路上等待红绿灯放行,用不了1小时,就把我们一行人从相隔60公里开外的阳江动铁站,送到了春城豪华的星级大酒店维也纳国际大酒店。
晚上陈影校长为我们接风洗尘,但最后埋单时发现,早先为陈校长订位的学生,付了款交代酒店是他宴请的,这也凸显陈校长桃李满天下,受到学生的敬爱。当晚,阳春市侨联的领导也来作陪。
这是在当地森林公园一侧的山庄饭店,据说这种是当地新兴起的消费模式,大家都热衷于到山边溪旁的田野风光之地吃饭。
图为春城的退休老印尼归侨陈影校长与张裕群。
左至右:陈影校长、周新、谢彦龙、张裕群。
拜访阳春侨联
9月12日一早拜访阳春区侨联,阳春市侨联的书记兼主席叫谢彦龙,亲切接待了印尼视角总编辑周新老先生及印尼作家汤顺利先生。
听到周先生与汤先生以客家话沟通,谢主席竟然跟他们用客家话交谈。原来谢主席还是个当地“讲捱”的人(当地有两种方言,讲捱与讲黎,讲黎即是雷州话,与海南话很接近。)这让大家倍感亲切。
谢主席表示,阳春本地这华侨不多,这里唯一的华侨农场,有很多印尼、马来西亚、缅甸等国回来的归侨,也是主要服务对象,也应该好好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建立阳春华侨总会,把居住在港澳以及印尼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华人,团结起来,现在他们正在研究怎样去落实这个目标。
座谈之后,谢主席又把我们送到了两阳地区唯一的岗美华侨农场参观访问。
阳春侨联主席谢彦龙表示,有意思成立阳春华侨总会。
阳春侨联办公室主任及秘书长何碧舟与张裕群及汤顺利。
阳江唯一的岗美华侨农场
车子开不多久,就到岗美华侨农场啦。该农场现在还有数百名来自越南、缅甸、印尼甚至泰国的侨胞,侨风侨情浓厚。
现在农场正在进行转制,并入了岗美镇建制。场领导在党建和侨建工作中成绩突出引人入胜。原来他们以橡胶和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现在又打算引入南美洲坚果作物种植,前景诱人。
高大挺拔、根深叶茂的印尼Kemiri(石栗子)树,是华侨种植及力保,才保存至今,实属可贵。
华侨农场的领导班孒成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在办公室门口,我们发现了一颗挺拔高大的树木,根深叶茂,引起我们的好奇,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印尼叫做Kemiri(石栗子)的香料树,其果仁如南美果仁,可以烹调印尼咖喱。我们见到,大树长势良好,正在开花。
岗美华侨办的书记叫杨辀告诉我,这是几十年前印尼华侨种植的,有可能来自印尼,原先有人要把它砍伐,辛亏印尼归侨力保,才保护起来至今。
他告诉我,他们也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准备给大树挂牌,他还问我们大树的名称及相关资料。
我们说:应该挂牌,因为这是归侨在祖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象征;也是说明归侨在中外文化交流的优势。
新一代领导人
感觉上岗美的现领导人思维敏捷,作风干练,给人红红火火的感觉,原来岗美华侨办书记杨辀是退役军人的后代,故有乃父之风。
岗美镇侨办副书记兼妇女主任,是第二代印尼爪哇Bajumas归侨黄婷婷,她皮肤黝黑,一看就是非常勤快、健康的归侨子女。虽然她已经不会讲印尼话了,仅可听懂少量印尼日常用语。但也很乐意讲几句,她那种归侨特有的爽朗活泼的魅力,以及热情接待的痛快言行,给我们一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杨辀及黄婷婷几位场领导和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上门访问了两户印尼归侨人家並详细地了解交流。可惜因印尼客人要限时出境回印尼,我们不能访问更多的人家,只好“走马观花”。(2-1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