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尼是东南亚第一大国,海岸线长度全球第二,为何存在感不强

放眼全球国家和地区,印度尼西亚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占据赤道两侧,横跨南北半球,还穿越亚洲和大洋洲,扼守马六甲海峡。境内海岸线长达5.47万公里,仅次于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岛屿多达1.7万个,有着千岛之国的美誉。

印尼的陆地面积也相当宽广,接近19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15位,人口已超过2.5亿,排名世界第四。所有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印尼在东南亚,犹如小巨人一般的存在。

(人口众多的印度尼西亚)

按说,以印度尼西亚如此的庞大疆域和人口体量,理应成为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地区大国才是。但时至今日,在国际舞台上,为何总让人感觉到,它连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小国都比不上,没有什么存在感呢?

一、落后的陆路交通影响。

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口,对于发展外贸经济来说,无疑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印尼的岛屿实在是太分散了,星罗密布多达一万多个,这对于地缘结构的完整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现今的社会,虽然海上交通航运能力不断提高,但海洋的阻隔作用仍然不容小觑。印尼各岛屿间水上运输虽然相对发达,但作为本地生产经营所倚仗的陆运,却仅集中在几个主要岛屿上。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印尼的公路虽然全长34万公里,但大多数都是质量欠佳年久失修的破旧老路,高速公路只有1000公里不到。这种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严重制约了印尼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岛屿之间,交通不便,缺乏直接的地缘联系。各岛自成一体独立发展,政府难以统筹规划整合,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自然受到严重制约。

(印尼首都的高速公路)

二、地理结构分散的弊端。

印尼的国家地理结构呈带状分布,东西两端的直线距离长达5000公里,跨了三个时区。除了东部的苏门答腊与爪哇岛相距较近,通过跨海大桥相连外,其余诸岛散落于海上,距离均在上百公里以上。巴布亚岛和最近的苏拉威西岛之间更是长达1000公里,相互间只能以海运和航空方式联系。

航运和海运虽然有一定优势,但劣势也显而易见。航空虽然便捷,但成本极高,不适合低价值商品的运输。海运虽然价格低廉,装载量大,但速度慢,货物装卸流程复杂,效率低下,小批量运输没有优势。

即便是有跨海大桥相连,从苏门答腊西北部运送物资到爪哇,也会因为狭长地形的影响,造成距离过于遥远,物流成本高得吓人。

所以说,印尼这种分散的地理结构,想要打造一个完整高效的经济一体化生态圈,基本上不太可能。

除了过于分散和带状地形的影响外,印尼的地形分布也极不合理。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布亚五大主要岛屿中,除爪哇岛外,其余四岛均为山林所覆盖,尤其是巴布亚岛,几乎全是高山雨林。

印尼以山地为主,零星的平原地带分散在各个岛屿上,在这种地形条件下,想要发展大规模的工农业,形成产业链谈何容易。而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步入发达国家提高世界影响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西巴布亚独立运动)

三、不可调和的民族分裂矛盾。

一个国家的稳定强大,需要有一个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主体民族,来保证整个国家凝聚力,这也是印尼所缺少的。

印尼的主体民族爪哇族,人口只有1亿左右,不到印尼总人口的一半,而且大部分还聚居在爪哇岛,对于其它诸岛并没有什么控制力。

再加上印尼统治者搞大爪哇主义,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导致其它民族对印尼政府怨声载道,民族分裂意识日益严重。

从历史上看,印尼和印度有相似之处,是荷兰将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变成了殖民地,才有了今天的印尼。荷兰走后,意图对各民族加强控制的爪哇主体政府,当然会招致强烈的反抗。

十多年前的亚齐独立抵抗组织,以及至今仍然活跃的西巴布亚独立运动,都能充分说明,印尼国内的民族矛盾的和解,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所以说,除了地理地形上的先天不足,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和分裂倾向,也让印尼难以集中力量搞发展。而没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成果,即使体量庞大,想拥有国际影响力和存在感,也只能想想而已。

(参考资料:《印尼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等)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