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人口大国,而且因为各种原因历史上曾经有过数次的移民潮,有一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个现象。
不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遍布五大洲,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东南亚,而且不少国家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
照理说和中国的关系应该是十分密切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二战之后,东南亚新独立的国家曾经数次把屠刀挥向华侨。
印度尼西亚就在30年间发起过两次大型排华运动,导致30万华人魂断异国,那么很多人就产生了这样的疑惑:印尼和中国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每次都要针对中国呢?
印尼的排华历史
有记载的印尼大规模排华运动都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独立之后,但是其实印尼人对华人的排斥历史早在此之前。
欧洲大航海时代,荷兰在印尼群岛上确立了统治地位,进行了殖民统治,为了更好地统治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狡猾的殖民者采用了“分而治之”的方法,把国际矛盾成功转移成为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
他们给予占人口少数的华侨经济上和政治上特权,让这些替罪羊来管理占人口大多数的印尼人,从而形成一种相互制衡。
两个群体都不会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因为这种不对等会造成各种冲突和对立,也就无暇去造荷兰人的反。
因此在很多印尼人眼中,他们最恨的不是占领他们国家的荷兰人,而是拥有特权的华人,荷兰殖民者顺利地把华人打造成带着“剥削”和“统治”标签的靶子,成为了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的缓冲器。
再加上荷兰人别有用心地宣传引导,导致了在1945-1949年间接连发生数起的针对华人大屠杀惨案,让华侨华人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让当地经济发展深受其害。
国内大屠杀
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很多印尼华侨眼里是最黑暗的时代,最为标志性的就是1965年的“9·30政变”和1998年的“黑色五月暴动”。
印度尼西亚建国之后,第一任总统苏加诺一手扶植印尼共产党,一手借助陆军的力量,借助双方的相互制衡来达到政局的稳定,让印尼共一度发展成为仅次于苏工和中共的世界第三大共产党,成为了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等到1965年苏加诺身体健康急剧下滑时,这个矛盾就彻底爆发出来。苏哈托借机发动清共行动。
因为许多华人参加了印尼共,所以这个行动后来就演变成针对华人的屠杀,狂热的穆斯林甚至当街割下华人的头颅示威。
根据幸存者的阐述,血流成河的屠村事件屡见不鲜,“大雅人杀华人,就像杀鸡杀鸭一样”,这段悲剧被称为 “20世纪最惨的集体谋杀”,受害人数高达30万,整个华人群体遭到了无差别的伤害。
第一次大屠杀是在苏哈托上台掌权时,而第二次大屠杀则发生在和他的倒台相关。
1998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苏哈托的经济政策遭到了社会的反对,引发了学生运动,在用暴力镇压的时候6名大学生当场身亡,引发了印尼社会的哗然。
本来到这里都没有华人华侨什么事情,然而为了转移社会矛盾,苏哈托把华人当成印尼人的出气筒,开始了一场有组织、有纪律、有预谋的大屠杀。
数以万计的华人被当成牲畜一样杀害,不尽其数的华人妇女被强奸、轮奸,所谓的“五戒青年团”本质上就是流氓组成的团体。
对华人的住宅和商店进行烧杀抢掠,却被苏哈托政府给予支持和奖励,虽然最终因为这件事,苏哈托引咎辞职,但是因为他而魂断他乡的可怜华侨却再也不能回来了。
地位不对等
在东南亚的各个国家中,印度尼西亚的华侨人数是最多的,也是全球华侨最为聚集的地方。
虽然仅仅占了印尼总人口的5%,但是华人经济却几乎渗透了印度尼西亚的各个方面,吃苦耐劳的华侨凭借一代代人的财富积累,成为印度尼西亚的富豪上流。
当时甚至有这么一句话:“占总人口不到3%的华人却控制了80%的印度尼西亚经济”,虽然这话有夸张的成分在,但是足以可见海外华侨的经济地位之高。
然而在政治层面上,华侨的地位却和经济领域天差地别,早年间华侨甚至不能成为公务员,直到2007年才诞生了第一位华人市长,政界对华侨的封闭性可想而知。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观上来说是因为华侨普遍较弱的参政意识和对公共事务的漠不关心,一心只想着做生意赚大钱,客观上来说则是因为印度尼西亚的纠葛历史。
从古代被中国附属统治到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统治,印尼人对于独立和民族的追求十分热切,自然会把印尼人之外的族群排除在外。
正是因为这种政治和经济上地位的不对等,让华侨在印尼陷入越来越危险的境地,毕竟政治是经济的延伸,一旦印尼的国家形势出了问题,那么经济上十分优越而政治上处于弱势的华侨就会首当其冲受其危害。
社会因素
华人华侨在印度尼西亚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了几个世纪,却始终没有真正融入印尼的当地社区。
一部分是因为印尼本身就是个多民族的岛国,群体意识并不强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华人群体的相对封闭性。
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导致了社会碰撞,原住民自然而言会有一种排外心理和偏见,再加上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更加激化了这种矛盾,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在印度尼西亚,有偏激的人认为华人之所以这么有钱,是因为殖民经济的残余,因此反对华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独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而华人社会本身存在的文化冲突等问题也招致了很多当地人的反感,对于各种事件的大操大办刺激了贫穷印尼人脆弱的神经,引来了妒忌,印尼人对华人就越来越针对。
转移内部矛盾
印尼这种排华政策的出台和排华运动的发生,除了社会因素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政治因素。
许多政治家为了获得选票,利用了本国人民对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不满以及对富有的华侨的嫉妒心理,鼓吹本地人反对华人华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即使是一向以对中国态度友好的苏加诺也不能幸免,公然签署了管制外侨进行商贸的条例,而对于苏加诺推行的民族主义和个人崇拜也逐渐引起国内其他党派的不满,这些人制定了一系列极端的排华政策。
而那些因为治理国家不善而引起过社会不满的领导者,为了转移群众的视线,把华侨推出来当挡箭牌。
更有甚者,通过激化社会矛盾,趁着局势混乱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借机打倒敌对党派,趁机掠夺华人的财富占为己用。
国际政治博弈
虽然从两次大悲剧中都能看到人为的痕迹,但是仅凭苏哈托一个人能够办到这件事吗?答案是否定的,苏哈托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支持。
为了打击国际上的共产主义势力,不让印度尼西亚也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中情局对于反共亲美的苏哈托进行了鼎力支持。
在1965年的政变发生仅四天之后,当时的美国驻印尼大使马歇尔就公开发言“希望军方能够控制印尼,消灭印尼共产党的夺权阴谋”。
而当时中国正处于十年混乱之中,自顾不暇,没有余力去帮助在外华侨。苏哈托为了获取更多美国人的帮助,自然不会对华人华侨心慈手软。
而1998年那一场则更多的是出自国民党的手笔,在1965年那场屠杀中亲中的华侨已经被杀害殆尽,剩下的侨胞因为多年的去汉化教育,已经是完全的印尼人了,汉语、汉字一概不知,立场上更倾向于台湾。
所以即使大陆的使馆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撤侨的准备,但是在台湾当局的欺骗和洗脑之下,大多数华人还是留在了印度尼西亚,以为自己的立场会成为保护伞。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者。如果国民党掌权者能以大局为重,不着眼于个人和党派的得失,而是真正地关心人们,那么这场惨案就不会上演。
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华人华侨的运动,主要是因为政治投机者的恶意渲染反华的氛围,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不间断爆发,借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或者经济目的。
可悲的是我们发现即使有华裔成为了掌权者,但是立场上却不会偏向华侨。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在一个不是华人主导的社团获取话语权,必须要向主流人群“投诚”,哪怕代价是牺牲了其他华侨的利益,但是无论如何,血脉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热血,只有祖国越来越强大,华侨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文/朱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