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印尼视角”可订阅哦!
蜡人馆中的黎族多圈大耳环。(广州棉兰归侨邝国乾提供)
印尼达雅族的大耳环令人触目,耳环皆由金银制成。
我与印尼棉兰归侨邝国乾,网络神交十多二十年,还真没见过而当面求教,实在遗憾。
我和他是在我的搜狐春意绵绵(香港)博客相遇的,他很关注我关于印尼及东南亚民族风情、风土人情的文章,通过QQ认识了,发现他对热带植物方面很有研究,对风土人情也很有兴趣,还给我发来很多海南儋州黎族女子大耳环的照片,可惜我跟他都弄丢了,因为缺乏电脑知识,电脑坏了,没有放在移动磁盘,资料损失殆尽,这也是另一个大遗憾。
自从我们公众号建立了中国归侨联盟群之后,我们又相遇了,群里很热闹,很多有关印尼的人文方面的讨论,和很多群友一样,他有很多精彩的见解,前几天他发文如下:
我所见到的海南儋州黎族女子的大耳环
我们全家1960年5月乘接侨船"海皇号"回国,在湛江港上岸和整休后,再乘一艘船将全部归侨戴到海口市,其中少数有技术的人,分配在海口一些单位,另有10多位技术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分配到位于海南岛偏西、偏南的昌江县叉河小镇,这里离海口市205公里、有广东省海南岛的一间水泥厂,当时整个广东省才有4家水泥厂。
总体来说,这些华侨离群了,大多数人(近600)都分配到了农场。本来在棉兰的华侨华人都很少讲印尼语的,加上回国后又离群,所以对印尼语更疏远了,尤其是晚辈。
叉河这个地方,和儋县(现称儋州市)及白沙县相邻,历史上儋县、白沙和昌江都是黎族集居地,苏东坡来过儋州,也到过昌江县的昌化岭。
我们到叉河时所见的黎族,他们穿着的是自己腰居织布法织出的布料裁成的衣服,女的还有筒裙,各大分支不同男女服装不同,与现在偏向舞台色彩缤纷的服饰相比,基本上是黑白红线构成的藜族特色图案。
偶尔见到纹脸纹手臂手掌,所谓刺青或黔面的妇女,还有戴大耳环,包括多圈大耳环,并形成大耳孔,耳垂到肩部的,己经很难见到了。
在NN年开始兴起玩QQ上网,在天崖社区和其他平台上,见到两张外国人拍的黎族妇女戴多只大耳环和形成大耳孔长耳垂的相片,现在一时也找不到了,到是前不久看央视纪录片"海之南"时发现他们引用美国人拍摄的电影短片"海南红山外"中有,更截屏两张(上图)。
一组黎族生活图片
大耳环 刺青 织锦
习惯成自然,海南岛儋州的黎族与印尼达雅族的大耳环,也不会令他们感到不便。
黎族妇女的黔面,也是妇女一种古老的时尚追求。
黎族的织锦传统,与印尼达雅族及台湾山地族雷同。
以植物做织锦染料。
传统的黎族搭建房屋方式。
黎族的土法上马制陶技术。
科研人员来黎村调研。
(照片提供:印尼归侨李棠樑提供。)
有关海南儋州的儋耳资料
一.历史关于“儋耳”的记载:
1.什么是“儋耳”?
(1)根据《汉书》记载:“儋耳者,大耳种也。”意思是“儋耳”这种体貌的人,耳朵非常大。而“儋耳”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古时当地人其特殊的体貌特征,为古老的国度、千年古郡赋予了传奇的名字。
2.“儋耳”又称“离耳”
(1)根据《山海经·海内南经》注释:“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诸中”。意思是“儋耳”又称“离耳”,“儋耳”即“离耳”。
(2)根据上面的《水经注》引《林邑记》记载:“然则儋耳,即离耳也。”文中意思也是说“儋耳”就是“离耳”。
3.“儋耳”人的体貌特征
(1)“儋耳”人以耳朵来装饰打扮
根据“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的历史记载,可知“儋耳”人是以耳朵“令下垂”来装饰打扮的。
(2)“儋耳”人耳朵特别大
根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儋耳者种大耳,其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意思是说儋耳人的耳朵特别大,尤其是儋耳人的君王,耳朵下垂到肩膀足有三寸长。
(3)“儋耳”人带大耳环
宋朝《诸蕃志》记载:或谓土人耳长至肩,故有儋耳之号。并说:“以大环堕耳,俾下垂至肩故也。”这是史书对儋耳人佩戴大耳环的记载,可见佩戴大耳环是儋耳人的另一大体貌特征。
4.关于“儋耳”人是如何“儋耳”的?
(1)《异物志》记载:“儋耳之曰,镂其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似鸡肠,累耳下垂。”由文中可知,这是“儋耳”人儋耳的方法,有点类似于非洲人装饰打扮自己的头发。
(2)据说儋耳耳环由十余个大小不一的银环组成一支,里面是一个套一个的。儋耳人的一支耳环,就重约三四斤,在平时的佩戴中可以将柔韧的耳朵渐渐拉长。
(3)清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记载说:“上加铜环,耳堕垂肩。(据《铁血老枪》文)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在看”
点击右上角可分享到朋友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