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和穆斯林大咖的交往”—— 一个中国小伙在印尼的民间外交尝试与思考


说起印尼穆斯林,你想到了什么?

是比比皆是的回教堂,是高音喇叭不时传出的悠长而凄厉的诵经的召唤;是虔诚的信徒不管身居何处每天拜神五次;是女人们无惧赤道炎热时刻包裹着头巾;还是斋月期间,成年人从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也不吸烟,以此陶冶性情,克制私欲,体会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实现自我修行。

印尼穆斯林女性集体祷告的壮观场面。

还有就是——按伊斯兰教义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非穆斯林哥们先别急着羡慕嫉妒恨,因为教义同时规定,穆斯林虽然允许一夫四妻,做老公的也必须同等对待,就算你只有两个老婆,给其中一个买了奔驰,给另一个至少也得买宝马才行,否则妻子可以马上翻脸离婚。

此外,丈夫还得给各房夫人提供单独的住房,再就是你要娶老二,必须征得老大同意,娶老三老四,也得老大老二全都赞成签字才行。

如此过五关斩六将一般艰险繁杂的前提条件,但凡高素质有文化的穆斯林兄弟极少这样做——反正我认识的印尼朋友没人有这么大能耐的。

印尼人口超过2.5亿,穆斯林占2亿以上,主要为逊尼派教徒。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印尼虽然与中东那些盛行原教旨主义的阿拉伯国家有很大不同,它以多元文化和包容著称,是一个具有浓厚人情味的世俗化国家。但不可否认,无处不在伊斯兰教,一直深远而普遍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比如,曾几何时,现任总统佐爷的知心伙伴——广为人知的印尼政坛华裔明星、雅加达前省长钟万学(Ahok)因出言不慎被认为亵渎古兰经,引发穆斯林群情汹涌而下台坐牢,令佐爷痛失左膀右臂。阿学之所以身陷囹圄,其中一个重要推手就是回教长老——印尼伊斯兰学者理事会(MUI)总主席马鲁夫·阿明。而前不久结束的总统大选,寻求连任的佐爷思考再三,居然出其不意地选择马鲁夫长老做他的搭档副总统候选人。此举果然棋高一着,有了伊斯兰教长老作保障,佐爷立马安抚了保守派伊斯兰选民的情绪,获得重大支持,与马鲁夫配合一举赢得此次大选,马鲁夫长老也跟着佐爷摇身一变,成为即将入住国家宫的二号人物。

作为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有关穆斯林的认知,大概齐也就这些了。

印尼华人一般上也和普通中国人的感觉差不多,认为伊斯兰教神秘而敏感,敬而远之,抱有疑虑。

富裕的华商老板,通常也会交结几个穆斯林友族朋友,泛泛而已,下层的贩夫走卒自不必说,对上层的各类官员多为利益关系,相互利用,看上去亲亲热热,谈笑风生,其实说不上有多少知心。

对于那些在社会上有巨大影响力的穆斯林长老和伊斯兰高层人士,彼此之间的互动,大体上也只限于偶尔礼节性的拜访,并无深交。

不同文化形成的鸿沟,往往造成穆斯林与非穆斯林深入交往的障碍和误会。尤其是那些来印尼访问交流的中国各种机构和人员,因为不明白伊斯兰宗教大佬在印尼社会所拥有身份地位,弄不清他们与官方之间千丝万缕的背景关系,即使是简单的交往,也经常会闹出岔子,犯下低级错误。

随便举个例子:去年,国内某商学院一位女院长来印尼招生并寻求合作,找某个全国性的华社帮忙。社团邀请了某个有名的伊斯兰宗教团体长老等人出席座谈。原本是很给面子的事情,但国内商学院女院长压根不懂人家的回教团体是何方神圣,还以为就是一个普通宗教协会。

结果那位长老正兴致勃勃地发言呢,国内商学院女领导便匆匆打断人家,自顾自滔滔不绝,开始介绍其学院如何牛B,培训过什么高官富豪,马云这样的商界顶尖人物都在此受过培训……等等,全然没有察觉长老已经被她的不礼貌弄到面沉似水,现出鄙夷神情,华社主持人亦为之尴尬不已。

中国来宾哪里知道,这位印尼伊斯兰学者长老作为该国宗教界代表人物之一,其实不单只是一个民间协会头头,他还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印尼国会地方理事会主席,其身份大致相当于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妥妥的副国级干部。如果在国内遇到这种场合,一切官本位为上,借给那个女院长几个胆子,也断然不敢如此不懂规矩。

你看那位印尼副国级领导不出席还好,被华社请来,经历了上述小小插曲,今后对咱中国人的印象又会怎样!——说到底,还是咱国人对印尼、尤其是对穆斯林社会的无知无畏,才会造成这样不该有的失误。

好在印尼是个世俗化的宗教国家,民风淳朴,官风虽也不正,比如行政效率低下,喜欢贪污等等,但是架子却没有国内同级别官员那般高大。尤其历届政府都坚持不懈地推行宪法明文规定的“潘查西拉五项原则(Pancasila)——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从而达成了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的妥协。让这个国家的众多族群在各自生活中,以及在一些不便言说的秘密中,维持了穆斯林和其他宗教信徒应有的体面。大家“顺利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宗教与人性欲望和谐相处。很多穆斯林女孩会戴头巾,也有一部分女性戴着面纱——她们要穿着端庄,以减少男人们凝视的目光;但你也能看到世俗的一面——在商场逛街的女性穿着露出大腿的短装,亲密地挽着男朋友的胳膊——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也在这里纵横……在很多大城市,清真寺和酒吧就这样古怪又和谐的矗立着,共同构成了这个庞大的国家。”

(参见AIESEC赴印尼志愿者田骏驰的文章《在印尼,我与穆斯林喝了一杯百感交集的酒》)

这幅图画,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印尼前六任总统盘腿围坐准备分享东平饭的情景。从独立之父苏加诺一直到现任总统佐科威(没有出现在画面中),印尼历代领导人即使政见各异,互有恩怨情仇,但在政治层面推行世俗化国家的大方向上却是一致的。

不可否认,这些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与伊斯兰与穆斯林有关的惊爆事件,使这两个名词早已在国际社会热的发烫。但事实上,直到今天,非穆斯林群体对于这样一个团体总体上了解程度还是不高的,大多基于生活中的经验和道听途书的“所见所闻”。即便是印尼的上千万华人,尽管大部分世代生息在此,也都尊重穆族兄弟的风俗习惯,可是由于信仰不同和生活习俗的差异,他们对于穆斯林和伊斯兰文化,也始终缺乏深刻理解。

2018年7月,一个名叫丁冲的中国小伙,从江城武汉来到印尼。他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也在学校外事处做过行政工作,英文流利,见多识广,曾因公访问过亚欧美非几十个国家。

丁冲此番前来,是去雅加达一所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之所以来印尼进修,是因为他娶了一位聪明漂亮、落落大方的穆斯林太太。

小丁太太普姗蒂(Pusanti),中文名叫韩善美,是一个地道的印尼女孩。她的父亲因为看过不少翻译成印尼文的中国古典小说,比较喜爱中华文化,受其影响,韩善美从小也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兴趣。

“读高中时,我选择了文科汉语,而没有选择理科或社会学。有的同学笑我没有远见,应该选择英文,英文才是世界性语言。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当时就坚定的选择了中文,虽然每周只有几节中文课而已,但我还是觉得很开心。当时的中文老师是一位佛教徒,她曾经微笑着预言:Santi,你的未来一定在中国。当时,对我们这样的孩子,去中国或者国外那是根本遥不可及的事情,可以说是幻想。

转眼高考了,成绩还不错,取得了明古鲁省文科前五名的成绩。为此,省长还奖励了我一辆摩托车,甭提当时有多高兴、多激动了。但残酷的现实还是来了,父母无力承担我读大学高昂的学费。全家人一筹莫展,压力空前。这时我们高中的校长联系我,推荐我去雅加达新雅学院读大学,新雅学院是知名华人创立,具有慈善性质,学费很低,以招收经济条件较差的华人及本地人的孩子为主。就这样,2009年我如愿以偿的来到首都,进入新雅学院,上了大学,读了我喜欢的中文专业。”

在新雅学院读书期间,韩善美又因品学兼优,获得了孔子学院奖学金的资助,幸运地前往中国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建和湖北的两所大学,并拿到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文凭。

在中国留学,韩善美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学位,还收获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爱情,与一个中国小伙喜结良缘,其丈夫就是前文说到的丁冲。

2014年8月,丁冲和韩善美身着印尼传统民族盛装Kebaya,在小韩的家乡——苏门答腊明古鲁举办了婚礼。

有关小韩和小丁的奇妙情缘,以及他们的曲折有趣的跨国婚姻,去年12月我在本号专门发过一篇文章中文改变我的人生,我以此帮助更多印尼孩子—— 一个穆斯林女孩的中国缘》,没看过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览一下,此处不再赘述。

因为爱情和自己经历的跨国婚姻,自然而然,丁冲对印尼穆斯林文化产生了由衷的亲近感,同时萌发了研究印尼和中国比较文化的兴趣。

在丁冲看来,跨文化交流已然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

“特别是咱们国家向全世界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沿线国家大力推行,更需要我们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差异,研究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行为规范的差异,研究不同民族习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的差异,研究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交际方式的差异。”

他认为,不单单是华人,包括长期在印尼生活的中国人,既然都有融入印尼主流社会的愿望和必要,就必须深入了解穆斯林文化,”当然并不是要大家信仰回教,但需要主动和高层次的印尼人打交道、交朋友。我们不能总是在华人圈子里打转转,而应当发展共感,消除文化中心主义,设身处地地体会穆斯林族群的苦乐和际遇“。

这个中国来的年轻人,文化素质不低,性格开朗沉稳,情商智商双高,有外语优势,又有外事活动经验,观察力敏锐,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在与妻子小韩夫唱妇随的配合下,他们在印尼很快结交了一批本地人朋友,有几位居然是赫赫有名的穆斯林大咖——其中包括前政府高官,伊斯兰教高级学者,还有印尼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

先说第一位大咖——优素福·曼苏尔 (Ustadz Yusuf Mansur)先生。

2018年8月,丁冲、韩善美与印尼穆斯林大咖优素福·曼苏尔先生共同出席一场习经院的教育活动。

曼苏尔出生于1976年,家住万丹唐克朗市,乃当今印尼穆斯林新生代人气最旺的知名人物,属于学术领袖、教育专家兼商界精英“三合一大咖”。

作为印尼伊斯兰教著名的高级学者之一,曼苏尔在解读和诠释《可兰经》方面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事实上,印尼最大的伊斯兰团体——伊斯兰教士联合会(Nahdlatul Ulama,简称伊联),和第二大团体“穆哈默迪亚”(Muhammadiyah,简称穆联),以及印尼伊斯兰学者理事会(MUI)等各大全国性的穆斯林团体都对曼苏尔青睐有加,举办大型活动一定会请他出席并讲话。

图为马鲁夫长老竞选副总统期间,与代表年轻一代穆斯林势力的曼苏尔聚餐欢谈,用意不言而喻,也说明曼苏尔在其眼中的份量。

“就平时衣着打扮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来看,大咖其实平易近人,很接地气。为什么伊斯兰社会甚至国家领导人都对他这么看重?只因此人在印尼年轻一辈穆斯林信徒中的影响力,实在小觑不得。”

这是丁冲与之交往得出的结论。

根据印尼媒体报道,大咖曼苏尔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励志榜样。

优素福·曼苏尔原本出生于富裕的Betawi家庭,从小被他的父母宠坏了。1992年,他在西雅加达的MadrasahAliyah Negeri 1 Grogol初级中学毕业,获得最佳毕业生称号。之后,他曾在信息学院学习,但因为喜欢摩托车比赛而中途退学。

1996年,他进入了信息领域做生意。不幸的是,这生意导致他负债累累。由于债务问题,曼苏尔被关进监狱,在里面感受了两个月的人情冷暖。获释之后,曼苏尔再次尝试做生意,但再次失败,并再次陷入巨额债务。1998年,生活开玩笑似的将他再次带回了监狱。

此番“二进宫”的体验,成为曼苏尔生活的转折点,就像他在演讲时所说的那样。被监禁时他感到饥饿,并没有获得食物配给,只有一块面包来支撑他的饥饿感。然后他拿起面包,同时,他还看到几只蚂蚁在寻找食物。

这件事使他意识到慈善事业很重要。出狱后,他试图改变并接近宗教,同时开拓小生意。凭着借到的2万卢比资金,优素福曼苏尔开始在巴士总站出售冰袋。

凭着耐心和诚意,孜孜不倦地努力,使他不断的取得进步。从用保温瓶卖冰块开始,后来用手推车卖,再后来正式成为一名出售冰块的员工。他的生活慢慢改善。

后来曼苏尔遇到了一位警察,这位警察把他介绍到了非政府组织工作,他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在非政府组织工作期间,曼苏尔出版了一本名为《心灵之旅,寻找失落的上帝》的书。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他在监狱里怀念父母的时候。没想到,这本书引起了印尼社会巨大的反响。

曼苏尔经常被邀请参加书评。从这里开始,邀请他演讲的请柬开始出现。在许多演讲中,他总是通过举例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强调慈善背后的意义。

曼苏尔的职业生涯,在他认识一家唱片公司的制片人YusufIbrahim后开始精彩,通过发行一个名为“给予的力量和家庭”的宗教录音带讲座后,他的事业变得光彩照人。

曼苏尔创立了一个基金会。从此开始成立了各种教育和商业项目。创立了Daarul Quran习经院(伊斯兰寄宿学校)、旅行社、酒店、移动支付、投资公司、食品饮料工厂等等,成为声誉远播的穆斯林名流和巨商。

自2001年以来,曼苏尔一直在积极撰写著作,先后出版了数十本关于宗教方面的书籍,其中很多书都在图书市场畅销不衰。

印尼书店的曼苏尔著作专柜。

优素福·曼苏尔先生还是一名超级网红、印尼微博大V。他在网络上开户的“伊斯达观”(Instagram)—— 一种类似于微博和脸书的网络社交软件,拥有250万的海量粉丝。

好像中国某些微博大V一样,大咖曼苏尔先生随便在“印尼微博”上露露脸,说几句话,哪怕咳嗽一声,就有几十万粉丝跟帖点赞,趋之若鹜。

2019年1月,丁冲与曼苏尔在雅加达的一条街道,目睹这位穆斯林大咖正在用手机现场发送“印尼微博”(Instagram)。

这张印尼网络截图的上方表明:优素福·曼苏尔 (Yusuf Mansur)的粉丝数量为2.5JT(珠达),JT系印尼文量词,1(珠达)JT是100万,2.5JT就是250万。

曼苏尔有五个孩子,他的20来岁的大女儿薇尔达(Wirda),年轻貌美,借着父亲的名气也开设了自己的“印尼微博”,才发了82条信息,粉丝已飙升到200万之多,人气直追大咖老爸。

Related Post

别说印尼穆斯林不擅长做生意,人家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营销手段,照样玩的无比麻利。你看这位威尔达大小姐只要把某个品牌的头巾往头上一围,发在网上,一天就能收到几万条订单,想不赚钱都不行。

大咖曼苏尔的影响力如此之巨,终于惊动了印尼党中央(指俗称牛头党的斗争民主党中央),就连代表该党执政的当今总统佐爷也对其刮目相看,敬重三分。

话说曼苏尔在印尼开办了一个主要针对穆斯林群众的Paytren移动支付系统,曾几何时向政府当局申请牌照一直未获批准。没想到几个月前,突然被忙着竞选连任的今上佐爷传旨召见,并主动告知:“曼爱卿,你申办的Paytren,寡人已亲自协调有关部门核准发牌,就请放心经营,为民造福,开市大吉吧。”

佐爷并暗示,如成功连任,就准备将其招揽入阁,让他担任宗教部长。

数月前,曼苏尔在其手机微博上,发布了总统佐科威竞选时会见他极其粉丝大众的照片,明确支持佐科威连任,为佐爷如愿以偿战胜强劲对手老勃,拉到了海量的选票。

曼苏尔赶紧谢主隆恩,但却婉拒了佐爷打算委任其当部长的好意。据丁冲分析,原因无他,只因他创办的达如可兰(Daarul Quran)基金会旗下的产业庞大,不忍割舍。

曼苏尔分别在唐克朗、井里汶、万隆、三宝垄、日惹、泗水、玛琅、棉兰、巨港、楠榜、望加锡等地开设了10多所习经院(封闭式全日制的伊斯兰寄宿学校,带有慈善性质,属于国民教育的另一个体系,一般主要招收贫困穆斯林学生,也有不少中上层子弟在此接受教育)。

他还在唐格朗(Tangerang)市开办了第一家符合伊斯兰教法(Syariah)的酒店。其位置毗邻苏加诺 – 哈达机场和丹格朗市的商业中心,非常有利于朝觐服务,朝圣,商业和其他旅游。

曼苏尔也拥有Daqu旅行社,主营麦加朝觐业务,每年有1万多穆斯林通过其旅行社赴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圣地麦加实现朝觐活动。

他还是PayTren 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这是一家管理伊斯兰共同基金的投资公司。该公司成立,是因为据报道其拥有的PayTren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在全印尼排名前五。

那么,本文主人公丁冲,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学者,又怎么能和这位穆斯林大咖曼苏尔先生结成朋友了呢?

丁冲在曼苏尔府上做客时与大咖同骑一辆摩托车合影拍照。他们这种亲密无间的照片如果晒到印尼网上,会让大批曼苏尔的崇拜者对丁冲羡慕不已。

追根朔源,这种缘分还是与他的印尼太太小韩有关。

小韩从中国学成回到印尼,在华裔总会担任秘书。为了让更多的穆斯林孩子能像她一样来华留学,圆梦中国,她也一直奔波往返于中印尼两国之间。多方努力,辛勤耕耘,真的促成了近百位穆斯林学生分赴中国兰州、武汉、成都等地高校就读,其中就有不少习经院的学生。

可是这些印尼穆斯林孩子来到中国,人地两生,习惯不同,生活学习免不了闹出一些小风波。去年冬天,有几位来自习经院的学生发信息向家长告状,说中国学校干涉他们拜神的自由。家长一听就炸毛了,纷纷找小韩投诉,普姗蒂啊!你知道俺们穆斯林,悠悠万事,拜神为大,中国学校不让俺孩子拜神算怎么回事啊!不行俺们退学得了。

小韩一边安慰学生家长,一边和学校联系,经了解,并非学生所说不让他们拜神,而是这些孩子在印尼习经院每天五次定时参拜,到了中国哪怕正在上课仍要按老习惯出去拜神,这肯定不符合课堂纪律,所以被老师劝阻而引起不满。

“小韩把事情缘由解释给家长听,可是有的家长不相信啊!怎么办?我们考虑,必须请一位伊斯兰权威人士亲自去中国高校实地考察一番,才能让家长们真正放心。但是请谁去合适呢?当时我们还够不着曼苏尔先生这种级别的大咖,只邀请到了他的助手——曼苏尔达如可兰(Daarul Quran)习经院的总校长阿赫玛·扎米尔(Ahmad Jamil)先生,也是一位穆斯林高级知识分子——我们姑且称之‘二咖’。

“二咖也很不简单,甚至连美国都对他在伊斯兰学术界的水平充分认可。2016年10月,扎米尔等几位印尼重量级的穆斯林学者曾受美国大使馆之邀,前往华盛顿地区伊斯兰协会进行学术交流,美国方面对其待若上宾,并邀请他访问了美国国务院(见下图)。

“在保持与印尼有影响的穆斯林学者良好互动关系的问题上,让人感觉美国似乎比中国更加重视,我觉得我们国家政府和民间的各个层面,对此也应该更积极主动一些。这样对展示中国良好形象,消除穆斯林社会对中国宗教政策的疑虑和偏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9年7月4日受美国驻印尼大使Joseph Donovan 邀请,扎米尔夫妇赴其官邸参加美国国庆节招待会。图为扎米尔夫妇分别与大使夫妇亲切交谈。

“再说去年冬天我们邀请二咖扎米尔先生去中国的事,当时小韩正怀二宝,出行不便,就由我全程陪同一路前往。

“我们到了兰州那所大学,二咖会见了那些闹情绪的学生,听罢他们的诉说,马上把《可兰经》翻开,郑重宣布,经书多少页第几条,穆圣说: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又说:知识是伊斯兰的生命。又说:你们当探求知识,哪怕要到遥远的中国。又说:你们当探求知识,从摇篮到坟墓……既然有关学习知识的格言,穆圣已在《可兰经》里说的那样明确,你们正在中国实践穆圣的教导,只要你们注重个人的心性修炼,就不必拘泥于(森玛洋)拜神的具体时间,应当听从学校的安排……

2018年11月,丁冲(左六)陪同达如可兰(Daarul Quran)习经院总校长阿赫玛·扎米尔先生(左一)赴兰州看望在兰州交通大学留学的印尼学生,了解穆斯林青年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情况。

“扎米尔先生不愧是大咖的助手,伊斯兰的高级学者,水平就是高,一席话说完,学生立马心悦诚服,心情多云转晴,个个露出笑脸。一场风波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关键是扎米尔先生人很正派厚道,对中国也十分友好,真心让我敬佩。

座谈会结束,扎米尔先生和丁冲在兰州交通大学与印尼留学生愉快合影。

扎米尔在兰州与西关清真寺伊玛目马忠交流,了解该寺历史,亲自了解到中国政府对于穆斯林群众宗教活动实行信仰自由的政策,消除了此前怀有的一些疑虑,并在其印尼微博上发布了图片信息,对印尼穆斯林正确认知中国起到了正面的积极作用。

“接下来,我又带他参拜了兰州的清真寺,会见当地穆斯林伊玛目长老,了解有关中国宗教政策的种种,打消了以前的一些疑虑。我们还去了北京、成都,见到了小韩送去留学的所有印尼孩子,我还带二咖逛了各地有名的景点,一路走下来,我和扎米尔结下比较深厚的友谊,最主要是建立了高度互信。

丁冲陪同扎米尔游览参观成都大熊猫基地。

回来之后,他向大咖曼苏尔做了汇报,并把我和小韩引见给大咖,曼苏尔对我俩的印象都很好,之后我们和大咖二咖的互动就越来越多,彼此更加亲热。”

小韩请大咖的女儿薇尔达去雅加达的兰州牛肉拉面馆聚餐时合影。

丁冲小韩在大咖家里与曼苏尔及其太太女儿摆pose拍照。

丁冲也分析过自己为什么能被大咖二咖等伊斯兰宗教界精英接受认可,并成为朋友:“与咱们坦诚以待,热情主动的为人方式肯定有关系,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我和小韩结婚时变成了一个穆斯林,所以大咖每次带我出席一些回教大佬云集的场合,都不忘介绍一句,我的中国朋友丁冲,萨玛(同样)穆斯林!——这样的身份,也让他们对我有了自己人的认同感。

“而且,大咖虽然是一位印尼回教长老,但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抱有善意,比如他的习经院有孩子到中国留学,一些对中国政治体制带有偏见的回教保守派人士就跑来质问他:“曼苏尔先生,听说你的习经院竟然排遣学生去中国读书,难道不怕共产主义思潮侵袭到我们印尼吗?”曼苏尔听了,并不反驳,只是扬起脸来:哈哈哈……大笑几声,算是做了巧妙的回答。他知道,跟那些头脑僵化的死硬分子认知不在一个维度,无需解释什么,打几个哈哈就把他们打发了。

“跟我和小韩认识以后,大咖有时候还会主动帮咱们接待国内来的教育界客人。前两个月,因为有十几名印尼穆斯林学生在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学院院长张国锦教授来雅加达等地访问,我和小韩参加了接待。大咖听说了,就问我,你打算开什么车去接中国教授啊?我说,就是我家那辆普通的本田机。大咖说,那怎么行,哪能让贵宾坐那么平常的车呢!还是用我的豪华轿车吧。张院长一行人来了,大咖不仅提供用车,还亲自会见,十分热情,双方交流的非常好。”

2019年5月,丁冲夫妇和大咖曼苏尔长老、二咖扎米尔先生在雅加达接待来访的兰州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张国锦(右三)等中国客人。

得益于“丁剑印尼纪事”微信公众号这个媒介,本文主人公丁冲来印尼不久,就与笔者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朋友。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对这个才情敏捷、很有活动能力的年轻人愈发钦佩。丁冲和他的印尼太太小韩都非常上进,对待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朝阳般的希望和热情。两人都在攻读博士学位,丁冲选择的是印尼高校,小韩则继续攻读中国的大学,夫妻俩所做的学问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带孩子,一边还要从事自己的事业,极其忙碌,却乐此不疲,还能抽出时间参加华社和印尼穆斯林团体组织的公共活动,热心帮忙,广结善缘。几个月来,丁冲饶有趣味的向我讲述了他在与印尼一些知名人物打交道时的种种故事,这其中还有一位刚刚过世的印中友好协会主席邦丹·古纳万(Bondan Gunawan)先生。瓦希德总统时期,邦丹先生做过印尼政府“大内总管”的国务秘书部长,他也是一位资深穆斯林学者型人物。邦丹老人很喜欢丁冲和小韩,带他们出远门旅行,介绍他们认识自己的学生,也讲述一些印尼政坛的趣闻。邦丹去世,丁冲和小韩都很难过,连夜赶去吊丧,第二天上午又专程前往墓地送葬,老人的亲友亦为之感动。

印中友好协会主席邦丹先生与丁冲小韩在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场 。

我原本打算在这篇文章里也写一写邦丹先生,但是文章已经很长,那就以后再说。我觉得,丁冲和小韩这两个年轻人所做的很多事,已经上升到民间外交的范畴。他们都有一颗推动印尼和中国友好的火红的赤诚的心。

就在前几天我回国的路上,丁冲还发微信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叔叔,我一直觉得沙特和土耳其对印尼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关注这两个国家与中国进行的互动。昨天(7月3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不是访问北京了吗,然后讲了这么一句话,说是新疆穆斯林现在生活幸福,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没有问题。以前土国有些人妄想把咱们的新疆变成“东突厥斯坦”,总是对新疆的民族宗教政策说三道四。现在总统老埃来中国学乖示好,口风变了,结果今天印尼最大的媒体《罗盘报》就报道了。我把这个新闻迅速转发给了本地一些穆斯林人士,大家纷纷点赞,立马感觉跟中国交往安心多了,信心也增强了,可以理直气壮。哈哈!

上次沙特王储萨勒曼跟XI总谈合作,其中包括教育合作,然后我就发给他们,当然是印尼文的,然后他们就引用,说连沙特都跟中国合作搞教育了,我们印尼还这儿争吵什么!(笑脸)(笑脸)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在上一篇讲述丁冲太太小韩的文章里,我已经写过这句话。如今写到丁冲,我想再重复一遍,老调必须重弹!这真是概述民间外交最为经典的金句。

而丁冲他们,以一己之力所开展的上述交往,不正是鲜活生动的民间外交活动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活动正在起到官方外交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

“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及“官民并举,相辅相成”,这是周恩来总理分别在建国初和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民间外交指导方针。

至今品味,仍有很强现实意义。

我也希望这些活动能得到政府和社团等有关方面的指导和支持,细流成海,另辟蹊径。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把海外丁冲们美好的情怀和善意的努力告诉给大家。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