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介绍了巴厘印度教的一个重要概念:达摩(dharma),这是巴厘人关于平衡的哲学,也是他们所追求的人生状态(回顾请戳:阅读巴厘(二)|| 平衡的哲学)。那么巴厘人究竟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时刻找到平衡?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所有巴厘宗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净化。
(宗教仪式中的祈祷,图片来自网络)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关键的节点,比如出生、满月、成人、结婚等,它们标志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意义非凡。我们为这些人生节点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和典礼。这些与人生阶段相关的庆典一般称为通过仪式(rites of passage)。
在我们的文化中,通过仪式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就像一座座里程碑,它们标志着主人公的成长和成就,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每到这些时刻,家人和亲友都会像过节一样热热闹闹地欢聚一堂,庆贺主人公的成长,也为他将来的健康美满许下祝福。
巴厘人的通过仪式(巴厘语为manusa yadnya,manusa意为“人”,yadnya意为“仪式”)也和我们一样热闹非凡,人们身着盛装,用色彩鲜艳的供品把庭院装点成繁美的花园。但不同的是,巴厘人并不把这些人生节点当成一种“成就”来庆贺,相反,他们认为人的成长是一步步从神圣洁净走向污浊的过程。因此,这些繁美的庆典实际上有着更为深层的宗教目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对身心进行净化。
(婴儿出生三个月的仪式:telubulan,图片来自网络)
(巴厘婚礼,图片来自网络)
在巴厘人眼中,生命的历程也是去神圣化的过程。刚出生的婴儿是洁净与神圣的,因为家族中逝去的祖先会化身为神,而婴儿则被认为某个祖先的转世,所以呱呱坠地是人一生中最接近神圣的时刻。可是,一旦赋有神性且趋近达摩的宝宝降临人世,暴露在这充满危险的世界,神圣性也就随之逐渐消失了。随着人的成长和欲望的增加,生活变得愈发艰难,原本洁净的灵魂也在尘世的摸爬滚打中一点点沾染污浊。所以,需要在人生的关键节点进行仪式性的净化,洗去罪恶与身心的污浊,重新注入精神能量(kesaktian),使人们能够继续在这危险的世界里保持智慧与平静。
巴厘印度教的通过仪式主要有出生、出生三个月、出生六个月、青春期锉牙、结婚等,在这些仪式中,净化几乎是贯穿全程的主题。类似于我们在结婚庆典上用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净化也有许多充满寓意的仪式。例如,据Fred B. Eiseman JR.记载,他参加的锉牙仪式中有一个有趣的环节,直译过来叫“鸭啄”(masolsolan)和“鸡挠”(ngekeh):红、白、黑、黄四种颜色的米粒被放于主人公的双手掌上及额头上,一只白色的鸭子被托举着靠近主人公的头,鸭子啄食主人公额头上的米粒,代表着主人公身体和精神中的不洁之物得到净化。接着,主人公将两手掌向上放于地面之上,一只小鸡用爪子抓挠他手中的米粒,这寓意着身体中的邪秽之物被清除。
(锉牙仪式:mapandes,图片来自网络)
类似于这样的净化在通过仪式中有着非常多样的形式,比如接受祭司的圣水拨洒、将焚香的烟雾撩拨向自己等等。无论形式如何,它们的功能都是通过象征性的仪式,使人的思想恢复纯净与智慧。
(宗教仪式中接受祭司的圣水,图片来自网络)
(轻轻撩拨焚香的烟雾,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净化仪式绝不仅仅在重要的人生节点进行,它是虔诚的巴厘人每日生活的必修课。每一次冥想和祈祷,每一次为神祇和魔怪献供,每一次参加庙宇庆典,都是对精神世界的一次净化。这些大大小小的仪式就像在世俗生活中按下暂停键,人们用这片刻的宁静与自己和宇宙对话,涤净身心的污浊,为自己注入更多智慧,在纷扰的世界中获得安宁,实现达摩的平衡状态。
虽然我们不信仰巴厘印度教,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学会静下来审视自己和世界,未尝不是这古老的文化留给我们的智慧。常常拂拭自己的心灵,摒除无用的繁杂和喧嚣,但愿我们能在危险世界的摸爬滚打中时刻保持耳聪目明与神闲气定。
/////阅读巴厘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