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领略印尼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3fbccac8ffce8ef9729b8201cd940ba.gif

印尼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成果灿烂。历史上,中华文化、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在印尼交流激荡,融合协作,逐渐形成了印尼特有的文化风貌,具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截至2017年,印尼教育与文化部已将59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印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印尼已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些精髓。

一、印尼国粹——哇扬戏(Wayang)

哇扬戏是印尼的古典戏剧,分为哇扬皮影戏、哇扬木偶戏等。Wayang的意思是“影子”,在印尼曾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支柱,被视为印尼的国粹。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许多宗教仪式和节日庆祝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哇扬皮影戏在 8世纪已出现,它源于古爪哇人的祭祖活动,后演变成娱乐性质的影戏。11世纪已有文字记载,15世纪后日臻完善而定型,在爪哇岛、巴厘岛一带流传至今。印度宗教文化传入后,哇扬戏的剧目受印度梵语文学和梵剧的影响,多取材于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经改造后已爪哇化。著名剧目有《阿周那的姻缘》、《婆罗多大战记》等。后来爪哇的民族传奇班基故事和爪哇的历史演义也成为重要的题材来源。伊斯兰教传入后,在一些传统剧目中又注入伊斯兰教思想。哇扬戏不少为连台本戏,连演数夜,演出时以印尼传统乐器佳美兰伴奏,由皮影师“德朗”(Dalang)一人操控出场的各个皮影角色。“德郎”是表演中的灵魂人物,需要记忆大量故事,背诵许多古老的叙述诗歌,他将哲学、道德和审美的价值观传给下一代,备受人们的尊敬。

1d8f44ed890cd085f13fd166ae95bd27.jpeg

哇扬戏中的喜剧角色则代表了生活中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语言和和行为,反映一些社会和政治的敏感问题,因此,这些皮影成为针砭时弊的工作,也使得这种艺术形式经过几个世纪的磨砺仍能流传至今。不过,如今面对现代娱乐(例如电影、电视和卡拉OK)的冲击,这种传统艺术已逐渐被迫适应时势力,很多皮影戏班为了留住观众,表演时加入流行歌曲、讥讽时事、插科打诨等噱头,传统特色逐渐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发起鼓励印尼采取措施保护、振兴和推广哇扬戏的项目,随后在日惹和梭罗建立起了专门传授哇扬戏的艺术中心。2008年,哇扬戏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638422f06fcaddf7b026acde2b706d2.jpeg

二、东南亚冷兵器之王——克里斯短剑(Keris)

克里斯短剑是马来群岛及马来半岛各民族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短剑,主要流行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南部以及菲律宾南部等“马来世界”传统文化圈地区,是东南亚的冷兵器之王。“克里斯”一词来源于古代爪哇语中的“ngiris”一词,意思为刺、钻过或贯穿。关于克里斯短剑的起源,目前最普遍的说法是其雏形受中国古代使用尖锐武器文化的影响,然后通过越南北部东山文化中铁制剑、戈传到印尼后发展而成。在锻造短剑时,刀匠会利用多种材料、以反覆折叠的方式来锻合,因此造成刀刃表面出现独特的水波状花纹。一把短剑通常需要反复锻造入火500次,才能锻造成行。 

962bf3332a0c260b1a21848aadcdb595.jpeg

克里斯短剑主要有两种类型,直长型短剑象征“静”,主要用于防守;弯曲型短剑象征“动”,主要用于进攻,通常弯曲形短剑的弯曲数量为奇数,若为偶数则被视为对主人不利的凶剑。克里斯短剑的刀柄与刀鞘通常是木制,也有以象牙雕刻或金皮包裹为柄,当中最名贵的古剑,是以史前猛玛象牙化石为装饰。在印尼的爪哇岛,每个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都会佩带克里斯短剑,在古代主要用于防御,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现在克里斯短剑一般用于宗教仪式上,被当作护身符和传家之宝,或者庆典的饰物。金庸在《碧血剑》当中塑造了一位人物:金蛇郎君,据说其手持的金蛇剑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克里斯短剑。2008年,克里斯短剑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55cb427e38de6db6cacf060e2d908ea.jpeg

三、印尼国服——巴迪克(Batik)

巴迪克是印尼特有的一种蜡染花布,也泛指用这种花布制成的服装,颇具传统民族特色的蜡染服装被印尼人民视为“国服”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印尼将每周五定为“巴迪克日”,在这一天,所有的政府人员、大公司员工都要穿巴迪克制成的服装。2009年,巴迪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2d56e37123839689a5c433dcba18519.jpeg

巴迪克蜡染技术早在12世纪之前就在印尼各地开始流传,到19世纪,巴迪克蜡染工艺日益完善,达到黄金时期,作为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印尼海外贸易频繁。这一时期的巴迪克图案也受到中国、印度、荷兰和阿拉伯等文化的影响,更加丰富多彩。巴迪克的制作过程精细复杂,匠人们通过手工绘制印染的巴迪克布,每件都独一无二,颇具艺术价值。巴迪克文化渗透到印尼人的整个一生中,从出生到死亡,印尼人的生活始终与巴迪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生的婴儿要用巴迪克包裹,新人结婚要穿巴迪克服装,亲人去世要用巴迪克做寿衣,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巴迪克花色也有所不同。巴迪克图案上的每一笔画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每款设计都有一个源于印尼的歌舞、宗教、神话传说的故事,通过其颜色与图案的象征意义,表达出印尼人民的信仰和创造精神。2011年,印尼驻中国大使馆在广西首府南宁开设首家巴迪克布艺工坊,首次在中国展示印尼蜡染布工艺及其产品,推广这项传统艺术。

0465497ef460d19ccb4b856524c9d29d.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