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德良吴宏燕:口碑人生这样炼成

印尼华人奥运火炬手的幕后故事

在雅加达华社知名人士中,蓝德良属于那种低调但却口碑很好的人物。哪怕生意做的很大,在社团的江湖地位很高,也从不炫耀显摆、意气用事,任何时候都沉稳亲切,歉恭随和,把自己放在一个适中的位置。

9587a3a74cae79dd1b08e82e1e32c558.jpeg

蓝德良和夫人吴宏燕。

这十年来,让蓝先生高调出场的只有两件大事,都与社会公益有关。

其一,2008年4月,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印尼雅加达传递,80名奥运火炬手中有3人为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推荐的华人社团代表,原籍广东的客家人蓝德良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原籍福州的张锦雄先生代表印尼福建族群;原籍台湾金门的黄进益先生代表印尼台湾族群)。

9552b2b747017616d907dd03b91d98b8.jpeg

2008年4月23日,在雅加达奥运火炬传递现场,蓝德良(右一)接力另一位华人火炬手黄进益(左)点燃圣火。

回顾那个众所周知的经典场面——在那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光荣时刻,蓝德良代表印尼广东族群,高举奥运“祥云”火炬,兴奋而又庄严地缓缓跑进苏加诺体育场——这短短两百米长的距离,凝聚着个人的荣耀,更寄托着海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期盼。

新华社当时的报道说“为了圆满完成使命,平时疏于运动的蓝德良在得知成为火炬手后,每天散步3000米,以加强锻炼。”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世界上每位有能力手持火炬跑完400米的公民都有机会成为火炬手。这个人可以是运动员、政府领导、达官贵人,商贾富豪,也可以是平民百姓,但必须是公认的品行良好,人格高尚的人。“这是一种荣耀,他们将以自己人生故事为圣火增辉,并以高举圣火的形象激励和鼓舞世界。不管怎样,成为火炬手都将是伟大生命的升华。”

cc705584153806dc862b9630704ef8a9.jpeg

高举北京奥运会火炬在雅加达街头奔跑的蓝德良先生。

那么,印尼广东籍华人上千万,各社团领导成百上千,符合上述标准的精英人士也有很多,客家人蓝德良怎样获得了这份殊荣呢?原来,在选拔“祥云”火炬手的背后,还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现任印尼广东社团联谊总会总主席曾季瑾先生回忆:当时的“广联”刚刚成立不久,就从中国大使馆拿到了这一个名额,要派谁参加呢?“广联”第一任总主席叶联礼先生很有魄力,他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以捐款公益之方式在符合标准的各社团人选中进行竞标,款项用于“广联”会务的经费开支。一时间响应者十分涌跃,结果,平时为人处事一向低调的蓝德良先生以1.675亿盾的捐献,竞标争得了火炬手的荣誉。

其二,2018年10月28日,蓝德良、吴宏燕伉俪在雅加达金莎酒楼礼堂隆重举办金婚庆典。国内外亲朋好友、各华社领导、印尼客属乡亲、同乡梓叔等嘉宾逾千人到场祝贺,一派喜气洋洋。在这场庆祝50周年金婚的宴会上,蓝德良喜庆不忘慈善,当场为印尼慈济医院的建设捐赠10亿盾(约合人民币50万元,见下图)。他的夫人——雅加达吴氏至德宗亲会前任主席吴宏燕,也以该会名义捐赠5亿盾善款。

2504354e67dfd2bd64e6ea4ac290f556.jpeg

图为捐款现场。左一系印尼慈济慈善机构发起人、地产巨头郭再源。

“事实上,蓝德良夫妇对慈善公益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只不过这两场活动经媒体报道而广为人知罢了”,广联总主席曾季瑾告诉笔者:“我非常了解蓝先生的为人,他做人诚恳,一向以来都是很低调,公众场合的善举完全是出于对社团和公益事业的支持,多少年来都是这样。”

还有一件事令曾先生印象深刻。

当年创办印尼客属总会,叶联礼是总主席,曾季瑾是总会的秘书长。当时理事会决定,以公司集资入股的方式筹建会所,有10个人入股,每股10多亿的印尼盾,蓝德良先生也是其中之一,这是他们在客联总会的资产。“我没有想到,蓝先生主动找到叶联礼,要求把自己持有的股份去掉,改为无偿捐赠给客联。哎呀!这种的高风亮节,让我大为感动,并且永生难忘。”

年近八旬的曾老至今说起此事,激动之情仍是溢于言表:“丁先生,我拜托你一定要把这件事写在文章里面。”

亡命天涯下南洋:另类的祖父

1942年,蓝德良出生在印尼勿里洞,父母属于开“亚弄”店的小商人,家境普通平常。蓝家有八个子女,蓝德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他的原籍家乡在广东兴宁,属于梅州管辖的一个县。祖父和父亲都是早年从中国来到印尼的。对于很多广东的客家人而言,当年因为贫穷或者战乱外出求生,只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蓝德良祖父“过番”出洋的经历,却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另类故事。

8addf444458f394cd14b3fedbeb04653.jpeg

客家兴宁的古城门

2018年9月,在西爪哇避暑圣地本哲(Puncak)山上蓝氏的度假别墅,他的会写文章的长兄蓝贵良先生,向笔者娓娓讲述了那段家史。

“我们的祖上原本是一个衣食无忧的财主人家,但是祖父从小就喜欢赌博,好勇斗狠。他赌博输了钱,就把家里的米拿出去卖,甚至牛也拉出去卖了钱再赌。你知道客家人最不能容忍这样的败家子,所以有一天祖父的父亲,也就是我们的曾祖父,就在家里磨刀霍霍,准备晚上把祖父杀了。曾祖母当然舍不得她的儿子,就悄悄告诉祖父,叫他赶快逃走。于是祖父便跑到梅县的一个小市镇,又与人合伙在那里开了一个赌馆。

当时应该清末民初,有一天从县城来了四个警察,到了赌馆就狮子大开口要钱,不然就要查封。大概是要价太高,祖父他们不答应,就和这些人火并,结果四个警察被杀死三个,还有一个跑回去报官。官府即刻派了一百多个兵丁前来抓捕。祖父便连夜沿韩江顺水漂流跑到汕头,找到一艘荷兰人贩卖华工前往印尼勿里洞岛开采锡矿的轮船,自愿报名下了南洋。”

0b87463295f97da82139ee9f71dd2c4c.jpeg

兴宁乡下的围楼

蓝氏祖父去国离乡之时,在老家已经和童养媳太太生了两个男儿,其长子便是本文主人公蓝德良先生的父亲。但那个时候祖父亡命天涯,家产都被充公或变卖,他也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顾不上家里的许多事情。可是,当祖父到达勿里洞以后,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改邪归正,浪子回头,开始正经做工、做生意,埋头苦干。凭着过人的胆识能力,慢慢有了积蓄。于是他就托“水客”回故乡,把房屋田产再赎回来。还带了二十几个子侄晚辈出国来印尼。

f3d4df1ba0063a356a6fd2fd0229f3da.jpeg

勿里洞是印尼的一个海岛,属于邦加—勿里洞省管辖,地处南中国海的最南端和爪哇海北端,以盛产海参和燕窝闻名。淳朴的海岛上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客家人后裔。图为勿里洞的丹戎班让市中心。寒川 摄

蓝德良的父亲16岁时,也跟着“水客”从老家到了勿里洞,在祖父的店里工作。18岁时,祖父又托“水客”回家乡给儿子讨了一个媳妇,带来印尼结婚成亲,这样就有了蓝家八个兄弟姐妹,各有子孙,可谓枝繁叶茂。

17aedac64ce5e151d49d735c6fc12807.jpeg

勿里洞岛上华人祭祖的公众场所——福德祠。寒川 摄

起步唐人街

1959年,17岁的少年蓝德良在勿里洞的华校读完初中,即考入全印尼华侨的最高学府——雅加达中华中学就读高中。在此之前,他的长兄贵良已在雅加达华中毕业,另外三个哥哥也正在椰城别的华校读书。他们兄弟四人从小生活在偏远海岛,为了求学全都奔赴首都,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需要承受很大的负担,父母作为原乡来的客家人,极端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可见一斑。

1962年,蓝德良从雅加达华中高中毕业,接下来何去何从?这个20岁的年轻人也一时茫然。便写信给当时在家乡勿里洞帮忙父亲照料店铺的大哥贵良,请他为自己指一条路。大哥回信说,假如你想继续深造就回国读大学,如果不想深造就留在雅加达找一份工作。

蓝德良的母校雅加达华中,是当时著名的左派爱国学校。他读高中的那几年,因为印尼颁布总统十号法令发生了排华事件,大批华侨被遣返回国,青年学生群情激愤,爱国心高涨,更掀起阵阵回国浪潮。蓝德良当然也受此影响,向往回到遥远而陌生的北国。可是当他毕业时,国内经济困难,食品短缺,导致人民生活困苦的各种消息陆续传来。接到大哥的来信,蓝德良为是否回国感到纠结,犹豫良久,终于下决心留在雅加达去商场谋职,首先做到自食其力。

事实证明,他当年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多么正确。

蓝德良最初的差事,是在一间华商开的纸行当簿记(会计)、做学徒。他文化程度不低,聪明好学,人又勤奋,很快熟悉了纸张买卖的各种业务,掌握了其中的生意门道。干了不到三年,就自己出来当老板。“我最初创业,开始是在纸张市场当一个小小的博罗哥(Broker经纪人),连一个小店也没有,每天就是出门找信息,也没有脚车和摩托车,就靠两条腿跑来跑去。我向那些商家推介有关纸张的行情,如果介绍他们做成一笔生意,会给我一些佣金。”

蓝德良慢悠悠地回忆说:“年轻时手里没有资本,家里也不可能拿本钱给我们,要在商场立足,替人家办事的信用最重要,没有诚信,寸步难行。”

7e20bd20c8b0d96b4c46e00f164afb95.jpeg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印尼雅加达街头。

那个时候,印尼工业还很落后,虽然南洋群岛森林无边,却几乎没有造纸厂,百分之九十的纸张都从国外输入。而且六十年代什么货都紧缺,市场上都是人找货,不像现在什么货都供大于求,完全变成了货找人。所以,那个年代只要你手里有货,就能赚钱发财。蓝德良在奔走之中认识了几个输入商,他们很喜欢这个忠诚可靠又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其中一个福建人的输入商跟他非常要好,自己项目很多忙不过来,就把进口纸的业务全部交给他做独家代理,蓝德良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蓝德良早期创业的故事,其实也是他们那一代华商勤奋诚信加机遇,使到事业成功的一个缩影。比如他的勿里洞同乡,也是08年奥运会雅加达三个华人火炬手之一的黄进益先生(已故),当年也是18岁来到雅加达只身创业,每天骑着摩托车四处招货,头顶烈日,或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劳,后来开办船运公司,又去外岛发展木业,最终与以其实力雄厚的SMI企业集团成为印尼杰出华商。

还有一位客家人的著名的华社领袖黄德新,现在是印尼华裔总会总主席。他年轻时曾在巴刹摆摊卖米卖面,也卖香烟,含辛茹苦。黄德新与蓝德良、黄进益一样,也在市场做过经纪人,很勤快地招揽生意,后来有幸遇到一位福建建材商老板,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转让给他8000包水泥,使他赚到钱,又把水泥输入的生意交给他代理,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全印尼水泥代理销售的龙头企业和“水泥板大王”。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每一代人都有他们共同或特殊的机遇。

香港运枪记:胆大包天的小姑娘

当蓝德良靠两条腿在雅加达唐人街上东奔西跑的时候,他的一位尚未毕业的华中小学妹,却好像谍战片里的女主角那样,每月乘坐国际航班,往返雅加达和香港一两趟,帮忙自己的家族和印尼军方展开军火交易。

这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眉清目秀、容貌俏丽,说话轻声细语,和颜悦色,但是骨子里潜藏着一种男人般的从容冷静,每每出手大方而不动声色,办事豪气却未见张扬。她每次从香港搭飞机回雅加达,都由印尼驻香港领事馆的官员直接护送到启德机场。那个年代香港还属于英国人管辖,坐飞机的人远不像今天这样多,也没有设置X光机的安全检查。但是谁能想到,这个华侨女孩手里拎的皮箱里,居然经常藏着几把国外的新式手枪,或者是折叠式的冲锋枪,有时甚至是一两颗威力巨大的手雷——这些都是印尼军方通过香港这个全球自由市场选购的军火样品。

e8e52a3d265ca53f8dc67fa97e7972aa.jpeg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航班客机飞过香港市区。当时关于香港启德机场,最著名的传说是:飞机降落时飞临居民区,乘客能看到房间里的人在看什么电视节目。对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龙城居民而言,曾经流行过一句夸张的说话,说是只要在大厦高层拿着竹杆便可以把飞机捅下来。本文主人公之一吴宏燕,那时就时常乘坐这样的航班来往于雅加达和香港两地。

女孩子飞回印尼,在雅加达一下飞机,就会有军方的汽车接应,把她载到总统府,将皮箱里的武器拿出来交差。

这个胆大包天的女孩昵称燕燕。几年后,燕燕嫁给了不断写信追求她的雅加达华中学长——恩波辛多(PT.EMBOSSINDO UTAMA)纸行老板蓝德良,从此变成既相夫教子,又驰骋商场的蓝太吴宏燕。

吴宏燕也是广东客家人,原乡老家在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与夫君蓝德良的祖籍家乡兴宁同属梅州管辖。她的家庭背景也很不简单,其父早年往南洋荷属地(今印尼)谋生,另有一个叔父吴伟康是著名的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印尼华文报纸《天声日报》社长、蕉岭县参议会参议长。

吴家有九个兄弟姐妹,吴宏燕是最小的老九,从小倍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宠爱。她的大哥吴宏聪是一位饱学之士,小时候回国读书,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曾是闻一多、沈从文最喜爱的学生。毕业后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22年,成为中大中文系“品牌”的奠基人。2011年8月,吴宏聪先生在广州去世,习近平、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张德江,朱镕基、吴官正等国家领导人以及中组部、教育部等有关负责人纷纷发来唁电、献上花圈,为其送行。

ca82c2de7a499ba5265dc3168e27d358.jpeg

吴宏燕的长兄吴宏聪教授生前在中山大学北门留影。

1984年,吴宏聪在故乡蕉岭东岭村,看到当地小学校舍简陋,即与乡贤吴炳连先生发起重建校舍的倡议。吴宏聪自己捐资近10万元,又动员在印尼的小妹吴宏燕和妹夫蓝德良捐建30万元建起了德良楼。两年后新校建成,办学条件当年在蕉岭县一流水准。

吴宏聪先生过世后,远在印尼的小妹宏燕,听说东岭小学近几年因当地适岭学童不断减少已停止办学,心里颇为挂念。

去年11月,吴宏燕及夫君蓝德良的挚友、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回梅州考察。宏燕便拜托熊大哥抽空前往蕉岭,去她原籍乡下的学校看一看。熊大哥专程跑了一趟,发现该校虽已停止办学,但政府又出资装修一新,将其改造成一个纪念馆,继续发挥着传承历史的功能。熊德龙特意在纪念馆拍了照片发了过来,吴宏燕和夫君蓝德良看罢倍感欣慰。

295f5eaa87a11cb5f2d7d3e5cf30c39a.jpeg

印尼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图中着白色衣库)前往蕉岭考察吴宏燕与家人捐建的公益项目。

再说当年,少女吴宏燕的传奇经历。

那个年代,她的五哥、六哥都是商界英豪,手眼通天,笑傲江湖,五十年代从雅加达去了香港,照样有本事把别人不敢做也不能做的生意,做到风生水起,苏加诺总统时期就开始帮忙印尼从香港采购军火。而机智灵活又不惹人瞩目的小丫头吴宏燕,便经常充当传递样品的“交通员”。

“一开始跑交通的时候,我才十四五岁,年纪小也不懂得有什么顾虑,哪里都敢去。在雅加达,有时候谍报处的人叫我哥哥和他们吃饭,我这个小丫头也蹦蹦跳跳跟着一起去,大家都很高兴。有几个印尼将军也会去香港看货,他们到了香港最喜欢泡夜总会,那个时候印尼还没有这样的场所。我中文很好,又对香港很熟,他们要去,就带他们去喽!到了夜总会,那些将军进去玩,我就和他们的副官留在外面的大厅谈天。这些印尼军界大人物,倒是我这个小女孩客客气气的,很有礼貌,都很尊重。”

4b6fe458c2500c41b8ff0ba67b23b1f0.jpeg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街头的旗袍女郎。

在蓝氏公司会客室,少年即行走国际江湖的燕燕姐,安静地坐在那里,半个世纪前鲜为人知的往事,被她慢条斯理地回忆着,一切都变得云淡风轻。

1968年,蓝德良与吴宏燕喜结良缘,夫唱妇随,琴瑟和鸣,人生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他娶了这样一位漂亮能干的太太,天生具备超一流公关能力,却依然恪守客家女子的传统美德,秀外慧中,清澈宁静。命运向他们展露出玫瑰花般的微笑,事业开始如虎添翼。

从纸张营销代理到工业地产

1971年,蓝氏成立了Embossindo Utama公司,办事处就设在总统府附近的一条街上,隔壁是总统警卫部队的兵营,不远处则是印尼国防部。不难想象,若无蓝太吴宏燕及其家族在军方积累的人脉,一个华商的纸行如何能够买下这块风水宝地。

蓝德良的公司从最初开始,便从国外进口经营一系列完整的书写和打印纸,如无木,艺术和亚光纸,纸盒,简报卡,花式纸等,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很快在业界崭露头角。

蓝氏成立了Embossindo Utama公司,办事处7e43d893bc33d8deaa8f0495210105ee.jpeg

蓝氏Embossindo Utama公司的办事处。

1973年,为满足其纸张畅销而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他们在雅加达北部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货仓。此外,蓝德良亦不断增加大量卡车运输和叉车车队,以确保将批发到印尼各地的纸张高效及时地交付给主客。由于生意兴隆,迫切需要进一步库存空间,他们的货仓在接下来的一年之中扩大了两倍。

从1970年代起,印尼经济始见增长,起先是靠出售石油所带动,至1980年代大量外资引进,制造业发展急速,印尼一跃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这期间,一大批有胆有识的华商老板抓住机遇,开工厂办企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

至1980年代初期,印尼本土的造纸行业亦开始起步,并迅速崛起,其中以福建人黄奕聪创办的金光集团最为著名。不到10年时间,金光集团即一路高歌猛进,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十位的造纸企业,并使印尼从一个纸张90%靠进口的国家变成大量出口的国家。

金光纸业如此火爆,自然离不开销售代理商的配合。1988年,对于蓝德良的恩波辛多公司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的转折点。凭借口碑良好的信誉和经营纸张的网络,他的公司成为金光集团在印尼的五家代理商之一。正所谓水涨船高,蓝氏企业伴随金光这艘纸业“航母”,劈波斩浪,杨帆远行,驶入更加广阔的茫茫商海。

与此同时,由于蓝氏公司多年来一直分销进口花式纸,拥有超过60种颜色和图案各类花式纸和海量的客户,从公司简介到日历,从结婚邀请到贺卡,从促销宣传册到书籍封面,全都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使之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商品。

1994年,蓝德良果断兴建了自己专业生产花式纸的工厂,月产千吨以上,60%的产品出口菲律宾,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南非,尼日利亚,印度,孟加拉国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成为印度尼西亚制造花式纸的市场领导者。

7c55c8566a32a5eccfb728b9820b2df2.jpeg

蓝德良公司生产的各种花式纸样品。

2008年之后,随着金光集团经营战略的调整,代理营销其产品不再是蓝德良公司的主要业务。而就在此时,太太吴宏燕却在不经意间走出一条进军工业地产的新路。

“刚好那个时候,我们的两男两女四个孩子都长大了,学有所成,在公司各负其责,不用我再操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就跟蓝先生讲,也要出去做点事业。搞什么好呢?首先想到做一点地产。就向老公要了一些资金,在雅加达郊外西爪哇芝卡朗(Cikarang)买了几公顷的地皮,我喜欢做建筑,就尝试建了两间仓库,建的比较高大。那里有工业区,一些开工厂的老板看到了,有的要跟我租,还有的吵着要跟我买,都是用来做厂房。我一看原来厂房这样紧俏,更有信心买地皮再建厂房,结果还是很好卖。蓝先生也看到了这一行的前景,就放心大胆投资支持我,起先是5公顷5公顷的买,后来是10公顷、20公顷一下子买回来,一直发展到100公顷。所以,这种工业房地产慢慢就成了我们公司的一个主业。如果说投资的话,就像大家说的,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个篮子打破了,还有其他篮子,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也属于多元化经营的必由之路吧。

还有一点,就是处理好企业内外的关系。华人商家一般上都不愿意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千百年来老百姓的一个习惯是——怕官。其实我们要善于配合他们。比如说,我做地产,就主动去了税务局,跟他们介绍经营的情况,主动问,我应该还多少税?税务局的人很惊讶:哇哈!怎样是你来找我们?因为很少有人要主动报税的。我就开玩笑说,来找你们怕什么!你们又不是老虎,就算是老虎,也不会咬我。他们就笑起来,也比较感动,告诉我应该怎样怎样,后来我和他们成为朋友,办什么事情没有遇到不愉快。”

aa14c63c7c8787da46ba48df68d1208b.jpeg

蓝太太吴宏燕与夫君蓝德良及友人乘坐游艇在海上观光。

那天,曾季瑾主席带笔者在蓝德良先生办事处采访时,起初吴宏燕大姐外出没有在公司,承蒙蓝先生亲切接待,简单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史。他平时不大爱讲话,有客人来访,就是笑眯眯地陪客人坐着喝茶喝咖啡,他本人只喝矿泉水。看到笔者意犹未尽,蓝先生安慰说,等我太太回来,她比较健谈,可以讲的更清楚。话音未落,蓝太太刚好回来,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听她娓娓道来,真是一种享受,于是便有了上述文字的记录。

2d24a9354857b07ecbead4b28c2666e1.jpeg

笔者(左)在蓝氏公司采访吴宏燕大姐,右为印尼广联总主席曾季瑾先生。

滚烫的爱心与人性的光辉

现在,要说到本文主人公参加的社会活动了。

首先是公益慈善行为。从过去到现在,华人在海外就有着守望相助,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那些享誉社会的工商业大佬老多数如此。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家族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

几十年来,蓝德良、吴宏燕夫妇出钱出力,扶危济困,做的好事难以记数。有很多他们自己也不曾提起,或完全忘记,除了本文已经说过的那些,我在网上还看到过以下报道:

——2008年5月,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灾民死伤惨重。印尼华社迅速行动发起捐款救助,蓝德良第一时间捐出3000万盾予以响应。

——2013年5月27日《国际日报》A8版发表报道:“钟万邻先生感谢蓝德良、吴宏燕和熊德龙帮助建新居献爱心”。文中写道:

日前,82岁高龄的钟万邻先生带着全家5口人高高兴兴地搬入位于kebonkelapa小巷刚刚装修翻新后的新居,走进原先狭窄破旧的贫民窟,明亮整洁两层居室映入眼帘,他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

两鬓斑白,戴着老花眼镜的钟先生告诉记者:”没想到短短一个多月房子就建好了。我向《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表示谢意时才知道,原来他的义妹吴宏燕女士也慷慨解囊,大力帮助。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又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伸出无私的援手。”

钟老先生是祖籍中国梅县丙村的客家人,也是虔诚的基督徒,3月下旬当熊先生看到钟老先生一家5口人挤住一间窄小而破烂的房子里,当即决定出资帮助他修建房屋,把一层的旧房改为两层,下面供家人居住,二层改建成三个可供出租的房间,以保证每月有固定的生活收入。

蓝德良吴宏燕夫妇得知钟先生一家搬入新居,十分开心。他们说:”看到钟先生一家生活有所改善,我也有一种幸福感。在我们国家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生活困苦,居住简陋。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助人为乐。

——2009年,雅加达养生院医生李德美博士有感于印尼一万七千个岛屿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极大,于是发起成立doctor share医生关怀保健基金会,决定购置海上医疗船,实施专门巡回义诊。吴宏燕听说此事大受感动,与夫君蓝德良积极给予赞助。2015年6月1日,卡拉副总统亲自参加医疗船启航仪式,在船上接见蓝德良、吴宏燕夫妇,对他们关注慈善的行为大加赞赏。

529f8b50168eaa65d5788709ce6918c9.jpeg

印尼现任副总统尤素福卡拉在海上医疗船上会见吴宏燕和夫君蓝德良。(照片来源:国际日报 杨学科 摄)

——2011年,中国外交部在贫困地区发起扶贫外交行动。蓝德良捐资21万4千多元人民币,为地处中越边境,长年干旱缺水的云南省麻栗坡县铁厂乡多坤村及关告小学修建蓄水设施,一举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饮水问题,当地百姓特别为此立碑纪念(见下图)。

ad8842b9a4cd64734b3023bf41c689b6.jpeg

值得报道而没有报道的事迹,应该还有很多,比如每逢过节,他们总会向公司与住家周边的友族贫民分发米糖粮油,年年如此从未间断。再比如笃信佛教的吴宏燕,以母亲的名义在本哲翻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佛堂,供信男善女烧香拜佛。吴本人作为寺庙最大的金主不仅长期供奉香火,而且还经常通过该佛堂发放布施,积德行善。

在笔者看来,对蓝德良、吴宏燕夫妇而言,事业闻达并不是他们的标签,对公益怀揣一颗滚烫的爱心,以及悲天悯人的善良,才是他们身上闪耀着的最可宝贵的人性的光辉。

c38c511303ead4aa8027a7d101106ea2.jpeg

相亲相爱的模范夫妻。

最后要说到社团活动。尽管印尼的华社在发展过程中正面临许多挑战,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对于这个国家的华人来说,华社的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大大小小的社团组织,民族传统文化就会因没有平台而无法传承,整个族群就更如一盘散沙,这是没有在印尼生活过人难以理解的现象。

试想,在印尼这个国家的华人社会,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台下做事肯出力、有作为,该出手时就出手,而本人平时又很谦虚,经常诚心诚意把光芒让给他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必受人爱戴,在社团里即使不坐第一把交椅,也会是影响力很强的口碑人物。

蓝德良正是这样一个人。就算是近年来身体欠安,他仍被各社团推举担任了诸多职务:印尼广东社团联谊会副总主席、中华总商会副总主席、印尼客属联谊会监事长、华裔总会理事主席、梅州会馆永久名誉会长、勿里洞同乡联谊会副总主席、新建校友会名誉主席、蓝氏互助会前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成都海外交流会副会长、香港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执行长。

所有这些职位,无一不是出钱出力热心公益获得的荣誉。

e39760aaf60900cf08a078427456de1f.jpeg

2019年1月,蓝德良又被梅州市侨联聘请为海外名誉主席;太太吴宏燕则被蕉岭县侨联聘请为海外名誉主席,以表彰他们早前为家乡所做的贡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2011年起,吴宏燕被雅加达“吴氏至德宗亲会”推选为主席,从此作为全印尼华人宗亲会有史以来唯一的女掌门,她在这个位置上连续为众多宗亲长辈、梓叔姑姐热诚服务了6年时间,带头赞助大笔经费,并把自家公司的大厅无偿提供给宗亲会作为会所,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baa045153a85f501e35efe6a757ac583.jpeg

雅加达吴氏宗亲会举行祭祖活动,吴宏燕向老年的宗亲们派发红包。

最让这位宗姑掌门感到自豪欣慰的是,6年来她领导的宗亲会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会务活动,成功吸引了大批吴氏晚辈加入进来,并竭力培养了25位年轻人成为社团骨干,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其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对印尼整个华社都有着不可低估的示范意义。

17496cdf258922cda017fdafdc741448.jpeg

深受宗亲爱戴的吴宏燕,与她培养的吴氏年轻一辈在宗亲会会所。

本文讲述的蓝德良、吴宏燕伉俪的故事,仅仅是他们人生的几个片段。

他们的事迹,连同许多华社精英的经历,犹如江河入海汇聚成印尼华族曲折多彩的生活变迁,已折射出整个族群的情感、命运和希望。

47f04152fa9b3b022f62a4e407a84c60.jpeg

本文作者采访蓝德良、吴宏燕夫妇的合影。后排中间的长者是组织此次采访活动的印尼广东社团联谊会总主席曾季瑾先生。后排左边那位年轻人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现正在印尼高校攻读比较文化专业博士学位的丁冲老师,他对本文写作亦有贡献。

5aed70326fe88c99de2727f4c1e588b5.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