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根据印度尼西亚海军官方消息,4月25日,协助印尼海军实施救援的新加坡海军潜艇救援舰搭载的深潜器在印尼巴厘岛以北约30海里、深度约850米的深海海底,发现了已经坐底沉没的“楠加拉”号潜艇。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同日,无人深潜器又动用机械手等设备,从海底成功打捞了属于“楠加拉”号艇内的部分零件、物品,如一块用于祈祷室的地毯等,甚至还打捞起了一套英制MK-10型潜艇救援套装。印尼海军因此认为,由于“楠加拉”号潜艇内部的物品已经在艇外被发现,且潜艇外观检查已经受到破坏,故而最终确认:“楠加拉”号潜艇在遭受巨大的水压和触底冲击后艇体已经完全断离破碎、断成三截,包括印尼潜艇部队司令塞蒂亚万在内的五十三名艇员,目前已经确认全部遇难。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既然印度尼西亚海军“楠加拉”号潜艇的沉没事故搞的如此惨烈,那么,目前各主要军事强国的潜艇救援与逃生技术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各国海军都对此研发出了哪些“独门暗器”、潜艇救援的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咱们先说一说目前潜艇救援技术的几个比较大的“技术流派”好了(当然,每个国家都是多种流派并行的),从救援计划的总体性来分析,目前的潜艇救援基本上可以被分为如下几个“流派”:一是“全艇救援”流派,二是“单人救援”流派,三是“部分救援”流派。此外,还有一个作为各大流派“基础”、也是相对来说最为保守、最被动的“死守待援”派。

“全艇救援”流派

先说“全艇救援”流派好了。咱们都知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的失事基本都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因为某种外力撞击或者内部爆炸导致的耐压壳结构损坏、海水涌入降低了潜艇的浮力;二是因为遭遇了特殊的海水负密度梯度层次也就是所谓的“海底断崖”、导致潜艇浮力急剧减少而掉深、进入危险的下潜极限范围以外;咱们同时又知道,潜艇的下潜和水下航行,其实是需要艇身内部的多组压载水舱及时注水、排水才能够完成的。

俄亥俄级核潜艇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艇救援”流派的基本救援思路,那就是不管潜艇的耐压壳体是否受到破坏、在潜艇遭遇水下危险状态时、迅速吹除艇艏、艇舯、艇艉三组主压载水舱内的海水,并视情况继续吹除均衡水舱、燃油和武器压载水舱内的海水,最大限度增加潜艇的浮力,确保在潜艇沉底之前迅速浮出水面。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从各主要军事强国的实际运用来看,目前只有美国海军的核潜艇的水下救援方案以“全艇救援”为主,为此对核潜艇的主压载水舱吹除系统进行了特别强化,甚至准备了在全艇断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机械与蓄电池直接启动的、简单粗暴的高压燃气吹除系统。根据美国海军多型号核潜艇的设计指标,其艇体的四到五个主要耐压隔舱结构中,有一到两个耐压隔舱遭到破坏、大量进水,也能保证核潜艇可通过迅速吹除压载水浮出水面,在日常训练中,美国海军水下战部队则将紧急上浮列为必训科目,进行反复训练。

“单人救援”流派

其次是“单人救援”流派,咱们都知道,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也并不是和外界完全隔离开来的,它也有一些可以通往外界的管道:一是位于艇艏或艇体舯部的鱼雷发射管,用于装填并使用压缩空气发射战雷;二是位于艇艉的应急逃生舱门,它带有一个软质的“兜套”,可以临时承担注水和排水、增压和减压过渡舱段的作用。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潜艇“单人救援”的基本救援思路,那就是在潜艇遇险沉没的情况下,通过鱼雷发射管、艇艉的应急逃生门等设备,利用一些单人救援装备想办法逃到潜艇外面去,然后再通过危险的上浮过程,单兵从水下直接上浮到水面上,从而完成整个潜艇逃生程序。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从各主要军事强国的运用情况看,这种“单人救生”思路出现最早,毕竟早期潜艇兵的必训科目“爬鱼雷管”其实就是鱼雷管救生,水兵在实施此类救生任务时需要佩戴好水下呼吸器、对鱼雷发射管内注水、然后三人一组进入鱼雷发射管、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进入海中、尔后沿着提前释放并有“上”“下”指示标志的逃生索上浮到水面。这种上浮过程非常危险,一旦上浮速度快,容易造成致命的海水减压病,而上浮速度过慢,又容易导致人体在海水中失温、缺氧,同时黑暗的海底对人的心理也是巨大的考验,容易导致水兵压抑、恐慌、定向障碍,故实际上只适合在数十米深的浅水区域进行救援。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因此,后来英国海军又发明了“快漂”技术,它的技术路线是将人体“包裹”在一个软质的套装内,具备防水和保温功能,遇险潜艇的水兵穿上“快漂”装后,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上浮到水面上,以最快的上浮速度减少减压病的发作、降低寒冷黑暗的海底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这次在“楠加拉”号潜艇上发现的MK-10型潜艇救援套装,其实就是英军“快漂”服的一种,但该型装备的运用有较大的限制,最大实际使用深度不超过200米,且必须是潜艇耐压壳保持完整、只有部分舱室进水的情况下,才有这个时间给水兵从容穿戴“快漂”服。像这次“楠加拉”号潜艇下沉到800多米深的深海、且在下沉的过程中潜艇耐压壳已经被强大的水压完全挤碎、根本没有时间让水兵穿“快漂”服、也超过了该型救援装备的极限,任何单人救生装备都发挥不了作用了。

“部分救生”流派

相比不算太靠谱的“单人救生”流派,苏联红海军的“部分救生”流派还显得稍微靠谱一些,它的思路其实和潜艇是一样的,类似于一艘“小潜艇”,也就是在潜艇的耐压结构外(比如指挥塔围壳内部)再安装一部钟状潜水器(潜水钟)。这一潜水钟和潜艇下方的指挥舱通过逃生舱口相连,在潜艇发生事故时,位于指挥舱段的艇上指挥人员可以迅速通过逃生舱口进入潜水钟、尔后锁闭舱门并使用爆炸螺栓等方式、让潜水钟和失事潜艇分离、再浮上水面。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这种逃生方式的逃生包线较大,视潜水钟的深潜性能可以很好地满足深海救援的要求,且潜水钟内还有部分食品、饮用水等,在上浮到水面后可以作为救生口粮延长人员的生存时间。但是,由于潜艇救生钟内的空间比较有限,一次只能乘坐20到30人,故而只能救援有限的高级军官和指挥人员,大多数水兵实际上是没有逃生机会、只能继续使用单人救生套装逃生或“死守待援”的。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目前,除了苏联红海军和俄罗斯海军,美国海军也已经准备在其下一代“哥伦比亚”战略导弹核潜艇上使用潜水钟救援系统,但该型装备具体的设计细节还不清楚。

“死守待援”型

最后则是潜艇救援中最为保守、变数也最大的“死守待援”型,这种救援类型非常简单: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一般核潜艇的艇艏、艇艉都会安装两个可以对接深潜救援装置的对接舱门,在舱门下方就是潜艇的救生舱。在潜艇发生事故或被击沉后,艇员可以首先撤离到这两个舱段内,释放遇险浮标等待水面的救援,为此,在逃生舱内预先准备有部分制氧药板(但需要电力以启动制氧机)、氧烛(最后的手段)以及饮用水和食品等,足以艇员撤到逃生舱后支持一段时间。但首先,这种支持实际上支持不了几天,尤其是在缺乏电力的情况下,支持的时间会更短、仅有数天时间;

其次,它的救生前提依然是逃生舱段所在的耐压壳体保持完整,否则海水大量涌入、乃至涌入逃生舱后,就失去了基本的救生条件;

最后,考虑到潜艇救援的难度,往往还没有发现遇难潜艇的位置,逃生舱内的氧气已经全部耗尽了。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故而,潜艇内部的逃生舱只能起到一个心理安慰与备份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潜艇的救援和逃生,也往往是“紧急上浮”、“单人逃生”、“多人逃生”、“死守待援”放在一起使用,哪个救援方法最管用就用哪个。

印尼失事潜艇的情况

在简单介绍了潜艇救援的“四种方法”后,我们可以明确地认识到:根据印度尼西亚海军公布的情况,由于“楠加拉”号潜艇沉底的深度太深,已经远远超出了单兵救援系统的救生包线;且在下沉的过程中艇体耐压结构造成的严重破坏,所有的救援舱室已经全部进水;以事发时的紧急情况,没有给“楠加拉”号留下紧急上浮的机会,而“楠加拉”号作为一艘小型“老”潜艇,也根本不会有什么逃生潜水钟这种高大上的东西。

印尼海军确认“楠加拉”号沉没,目前潜艇救生到底有哪几种手段?

故而,最后“楠加拉”号潜艇没有任何逃生机会就沉入了大海,这也再度证明了潜艇救援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证明了潜艇兵的确是一个充满了危险和挑战、需要最有勇气的人才能承担的兵种。在这里,我们再次愿印尼海军遇难的53名艇员在大海中安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