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独立后至今,其国内族群冲突及分离运动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人口2.62亿,是东南亚地区大国。历史上曾为荷兰殖民地,二战后期为日本人占领。日本战败投降后,1945年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从独立后至今,其国内族群冲突与分离运动不断。

那印尼国内族群冲突及分离运动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为了缓解爪哇岛的人口压力和开发外岛的资源,印尼政府从1969年至1989年的20年内,从爪哇和马都拉岛共迁出居民135万户合计665万人。由于在推行移民计划过程中,印尼政府相当重视对移民的援助,却忽略了针对移民地原住民的相关保护政策,这不可避免的造成移民与原住民之间的利益冲突。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印尼国内政治动荡,族群冲突不断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族群冲突频发的地区恰恰是印尼国内移民计划下的主要移民定居点,可见印尼地区种族冲突的发生与其长期以来推行的国内移民计划有很大关系。

印尼独立后至今,其国内族群冲突及分离运动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印尼

1.苏门达腊地区:苏门达腊地区一直是主要的移民安置点,在1940至1986年间共有约81万移民涌入,其中大部分是爪哇人。该地区种族冲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亚齐民族分离运动,其代表是“自由亚齐运动”。该组织成立于1976年12月,主张以暴力手段争取亚齐独立和建立一个有别于印尼的回教国家。

“自由亚齐运动”的产生与印尼政府推行的国内移民计划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爪哇移民大量涌入亚齐,亚齐原住民的不满日益增长:外来移民砍伐了他们的森林,摧毁了他们的圣地,剥夺了他们的基本需要。

印尼独立后至今,其国内族群冲突及分离运动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印尼爪哇人

此外1971年北亚齐地区发现大量的天然气,但这并没给亚齐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任何益处。天然气的收益直接归为印尼中央所有,而天然气工业发展带来的更多就业机会则大多被爪哇移民所占有。爪哇移民的高收入与亚齐本地人民的贫困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亚齐人对印尼中央、爪哇移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加,最终导致亚齐民族分离运动的发生。如“亚独”就提出了“亚齐民族”的说法,强调亚齐人与爪哇人是不同种族,以此作为亚齐独立运动的基础。

2.加里曼丹地区:加里曼丹是第二个主要移民安置点,该地区的种族冲突突出表现为原住民达雅克人与马都拉移民之间的屠戮。1940年至1986年间共有约35万移民被迁移到加里曼丹地区,这其中大部分来自马都拉岛的马都拉穆斯林。由于马都拉人较善于经商,又比较勤劳,到加里曼丹后占据了当地很多工作岗位和土地资源,引起了当地达雅克基督教徒的仇恨,两族曾在1977年、1979年、1983年和1992年发生较大规模的种族冲突。1998年金融危机后,两族群之间的矛盾急剧恶化,冲突事件不断升级。

1999年3月16日西加里曼丹三发地区爆发马都拉人与达雅克人骚乱,有约200多人在冲突中丧生,超过20000个马都拉难民四处避难。2000年12月15日,在中加里曼丹一个小镇,达雅克人与马都拉移民发生斗殴,一名达雅克人被马都拉移民打死,随后一百多名达雅克人出动寻找凶手,他们焚烧马都拉人的房屋、汽车等财产,事态不断扩大。

2001年1月,在中加里曼丹外来移民占人口1/3以上的桑皮特镇发生大规模的种族冲突事件,有1000多马都拉人在骚乱中丧生。

2001年2月18日,一批达雅克暴民攻击桑皮特镇郊外的柏拉朗安马都拉人移民定居点,有5名马都拉人被袭死亡,马都拉人进行反击。2月20日达雅克人开始大规模的报复,进攻桑皮特镇,桑皮特镇的居民开始逃亡,逃亡人主要是马都拉人,数量估计有上千人。这场因土地而引起的纷争最终演变为达雅克人追杀马都拉人的骚乱,几乎所有的马都拉人都被达雅克人赶出了自己的家门。

2001年3月22日中加里曼丹省再次发生达雅克人袭击马都拉移民的流血事件,造成17名马都拉族人死亡,5人严重受伤。

3.马鲁古地区:马鲁古群岛位于印尼东部苏拉威西岛和伊里安岛之间,荷兰统治时期,马鲁古群岛的穆斯林(马基安人)和基督徒(考澳人)人口相当。独立后,由于大量穆斯林从邻近岛屿纷纷迁居马鲁古,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开始凸显。

1999年1月19日,马鲁古省安汶市郊基督教徒聚集的上巴图梅拉村一位司机同穆斯林聚集的下巴图梅拉村村民发生口角,两个小时后演变成两个村庄间的冲突。此后两个宗教间的冲突不断升级,蔓延到邻近的5个岛屿。到2000年1月初,已有1200人在冲突中丧生,几千人受伤,数万人沦为难民,大量基督教教堂和清真寺被毁。安汶的宗教冲突在印尼的其他地方引发了骚乱,各地的回教徒纷纷举行声援。此后3年间,双方矛盾依旧不断,直到2002年在政府斡旋下签定了和平协议才有所缓和,但小冲突依然不断。

4.西巴布亚地区(伊里安岛西部):该地区族群问题的突出表现是“自由巴布亚运动”,成立于1965年,该组织的目标是寻求脱离印尼统治而实现独立。该组织的主要支持者为当地的原住民巴布亚人(美拉尼西亚人的一支)。

在印尼国内移民计划推行中,大量移民也被安置到该地区,粗略估计从1979年至1989年该地区的移民数量从7万增加到15万,而巴布亚的人口为120万。

印尼中央政府的最终目标是往巴布亚地区移入170万人,使该地区的人口比例发生重要变化,这对巴布亚人构成了结构性的威胁。据估计2000年巴布亚总人口为260万,其中移民就有100万。

印尼政府有意识的将新移民的居所建立在原住民居住地的外围,意在减少原住民可以栖身的地方。除此之外,根据印尼国家相关规定,移民可以更加方便的获得土地、资源和工作。移民开始逐渐占据私人领域和政府机关的工作岗位,导致巴布亚人生活水平逐渐降低,并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劣势。

由于西巴布亚富含铜矿和金矿,印尼政府对此进行大肆开采,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和践踏居于森林内的原住民的权利和文化,外来移民则被视为印尼政府派来掠夺原住民资源和土地的代表而被原住民仇视,族群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印尼独立后至今,其国内族群冲突及分离运动不断的原因是什么?

印尼土著巴布亚人

由于外来移民和过渡性移民占据巴布亚劳动力市场,巴布亚人有了一种被殖民化的感觉,许多巴布亚人借金融危机来表达隐藏在心底三十五年的独立心愿。

2000年5月29日至6月3日,随着第二次巴布亚民族议会在查亚普特市召开,巴布亚地区的“独立运动”达到高潮。参会的包括501位使者、21000位巴布亚人和非巴布亚观察家。会议决定通过四个步骤实现巴布亚的独立,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手段来寻求决定自己政治命运的机会。

2000年10月6日,在沃门纳由于当地政府强制降下晨星旗(巴布亚自治旗帜)而引发巴布亚人暴动,当天印尼政府派驻军队驻守该地,宣布沃门纳进入紧急状态并逮捕了80多名相关人员。

第二,“大爪哇主义”影响下的不公平的政治、经济政策也是印尼产生族群矛盾和民族分离运动的一大原因。

爪哇族人占印尼总人口的47%,是历史悠久,政治、文化素养较高的族群,把持着政府和军队的领导实权,印尼总统和地方省市长官多由爪哇人出任。爪哇岛成为印尼实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届印尼中央政府都实行高度集权政策,维护爪哇中心地位。“大爪哇主义”意识浓厚存在。外岛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深感歧视、排挤和欺压,一直存在摆脱爪哇人统治的情绪和愿望。

另外爪哇人口稠密、地少人多,自然资源贫乏,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加强对外岛的控制,以及从国防安全考虑,苏加诺和苏哈托(他们均为爪哇人)政府把大量爪哇人迁居外岛作为一项国策大力推行。这一政策虽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爪哇人与外岛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政府对爪哇族的优惠照顾政策,严重侵害外岛人民权益,激起少数民族对以爪哇人为主的中央政府的强烈不满和分离要求,甚至发生暴力冲突。

参考资料《从国内移民计划看印尼地区间种族冲突》、《印尼,又一个巴尔干?》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