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尼老侨和新侨的关系

不久前在印尼雅加达参加了一个当地华社组织召开的侨务座谈会,主办方要求我发个言,盛情难却,简单谈了一下个人看法,今天就把会上的发言稿润色打扮一番,放出来试试水。

 

收到邀请后忽然意识到,俺也是名符其实的华侨了啊!在我多年的意识中,华侨就应该像当年电影《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那样,骑着高头大马,一身白西服白皮鞋,风流倜傥衣锦还乡的样子,就我这背心裤衩坐着廉价航空经济舱还被安排到后排的老盲流,也配得上华侨的称号啦。而且还不是大乔,也不是小乔,而是。。。老侨。

 

座谈会的议题是关于一带一路如何发挥当地华商的作用,介个话题有点大,所以只能点到而已。

 

先澄清一个概念,官方说法,“华人”是指已经入籍了的华裔,中国只是他们的“祖籍国”了,今天我们就不较真还统称为老侨吧;“华侨”是指像我这样的还持有中国护照的大陆中国人,基本上是指近年来印尼创业的“新侨”。所谓华商,应该就指的上述两类人的总和吧。

 

历史上写印尼华人(老侨)的文章可是不少了,比如俺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印尼华人近代史(一)以及六个续集,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很感人。 新来华侨的创业事迹各个自媒体上也有不少文字了,比如这篇华人与华侨。大多是正面的宣传。可是我发现写老侨和新侨之间关系的文章着实不多。为什么呢?估计是因为不好写,写浅了无关痛痒,写深了就有不利于团结的嫌疑。所以今天文章标题也只能是“浅谈”,不能深谈,深谈就麻烦了。

 

一、当地华商对一带一路项目重要作用

 

此节是命题作文。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到印尼开展经贸合作。

 

目前在印尼与当地华商合作的大型项目案例有:青山园区,魏桥氧化铝,新华联,振石集团,新兴铸管,罕王集团等,都是与当地华人矿主在合作,另外听说还有三一重工,京东等其它类型大中型企业也都有华人合作伙伴。其中大部分合作还算取得了成功,少数闹得有些不太愉快。鉴于都是各家的商业秘密,就不展开说了。成功的企业是幸运的,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

 

和当地华商合作确实很重要,他们有很多我们不具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他们比较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和市场运作,2、有一定的官方层面关系可以借助,3、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进行前期投入,4、对付当地地痞流氓较有心得,5、最主要的是,华人华侨本是同根同源,如果双方都有一颗真诚合作的心,做到遇到问题共同商量而不是相互拆台,就可以同甘苦共患难。

 

当然,就和搞对象一样,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环境,即使同属中华文化语言相通,也有历史上的差异。开始双方互不相识,均有一个逐渐熟悉,加深了解,再深度合作的过程。你国内的企业再大,初来印尼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想万事不求人,连包方便面都自己从国内带来,一蹴而就成功是不可能的。而本地老侨呢,印尼已是他们的“祖国”,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再苦再难也要坚守,有的华人也取得巨大的成功。而爱祖籍国只是一种“情怀”,他们帮新侨来创业也是有底线的,不能总是指望他们无私奉献。当然,老侨中也有不少不咋地之人,这一点下面展开说。

 

二、众多在印尼的老侨新侨生存状态

 

我本人自2002年来到印尼,十几年来亲眼目睹了我们新一代华侨从过去“三把刀”到现代“三宗宝”海外创业的过程。三把刀是“剃刀,剪刀和菜刀”,民以食为天,目前只剩下“菜刀”了,而且还挺火,雅加达八大菜系基本凑齐,火锅店就有十几家了。三宗宝是“资金,经验和底气”。意思就是说现在中国人有钱了,在国内都有企业当上老板了,也有中国政府做强大的后盾了。

 

从印尼中国商会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在印尼的中资企业大概超过1000家(其中中国商会会员260家),除了上面说的几家大型企业外,即使一些中小企业没有和当地华人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但是经营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老侨及其子女们的支持。比如人力资源,翻译,财务,税务,法务等工作岗位。印尼泛印集团总裁李文光先生创办的“总统大学”,从本世纪初“免费”招收国内孩子上学,十几年来已经培养了上千名优秀学生,这些毕业生目前或在中资企业里为骨干,或自己创业发展取得初步成功,很值得称赞。

 

随着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的深入进行,国人在印尼越来越多,我们的侨务工作和领事保护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印尼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每年都要发生几起令人难望的事件。比如近年来巴厘岛火山爆发,龙目岛和帕卢地震等。而我们使馆的专职人员只有那么寥寥几位,每天面临着十几万人的国人大军(据印尼官方统计,每年有工作签证的中国人大约2万多人(其实可能不止),近几年来印尼旅游的国人年均超过200万人),他们经常充当着救火队和打捞队的角色。同时,听说全球有6000万华人同胞,在印尼就有近2000万,他们历史上曾经饱受排华的苦难,社会上也还有排华的土壤。所以作为民间人士想在此呼吁一下,建议对印尼这样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大一些投入和支持力度。同时也希望大家遇到不平之事也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大家都不容易。

 

这些新侨,在印尼很多取得了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有的已经长期扎根在这片沃土,有的入了籍,甚至还娶了印尼华人或本土的老婆或嫁给本地华人,可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在印尼换基因。

 

众所周知,做为有30多年“断层”的老侨们,语言没有能够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中华文化和优良传统更有开始灭绝的痕迹。很多华人大佬有了钱之后,把子女送到欧美新澳等国家,从此不再回来;即使回来,也和父辈们有了很大的代沟,思想意识形同陌路,价值观完全不一样了。随着老一代华人逐步过世,这一点很令人担忧。目前残存的几家惨淡经营的华文报纸,除了每天少数各家相同的两版消息外,其它版面就靠各种红白喜事广告来救济。当然,还有各种华社活动以及国内团组访问的大幅照片及报道,这也是刚性需求,大文宣的需要嘛。这一点老侨新侨传承的倒是挺好,无缝对接。

 

所以,座谈会上,望着坐在对面的几位老态龙钟腰缠万贯功成名就的当地各种华社主席、名誉主席、永久名誉主席们,内心敬佩他们的事业成就和爱国情怀。同时,也真心地希望今天来参会的不只是他们,而是还有他们的子女。

 

三、印尼老侨和新侨的关系

 

介个是本文的重点,以讲段子为主吧。

 

在印尼老侨和新侨之间,个人认为总体上还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很少有交集,基本上是各玩儿各的,水舖的锅盖—-两拿着。 

 

1、有互不信任的现象,甚至有句口号叫“防火防盗放老侨”。介个有双方的原因。记得当年刚来印尼找矿,一位老华人要介绍一个矿去一起考察,先找我们每人要1000美元押金才能安排行程。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我让你们大陆老板搞怕了,刚开始我也是全部包吃包住包机票的,中介、翻译、司机加导游一通忙活,可是几个项目下来,血本无归。你们来时口气很大,许愿多多,可走后连个消息都没有了,人也找不到了,留下的很多官员的人情债也都得让我去还。所以找你们要押金,也是考验一下你们的诚意和实力,以后这笔费用咱们可以多退少补。

2、新侨有不接地气儿的现象,没有入乡随俗,拿国内的所谓经验说事,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一位国内老板在这里建厂,要我找一位会中文的税务代理。我的一位多年华人朋友是做这个的,口碑很好,顾客已经忙不过来了,可是看我的面子上还是答应了这位老板见面。可是没几天这位老侨就打电话来了,说这个活儿我还是不接了吧,到不是服务费多少的问题,关键是对方提出了很多不可接受的逃税要求,还要立下生死合同由我们负责全部法律责任!这位老侨朋友激动地说这可是印尼啊,我还要保住我的饭碗呢。

3、有时代和环境不同造成的认知差异现象,比如办事的快与慢,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注册公司的进程,很多案例是三个月没有搞定,半年的也有不少。这是个双方的问题,有的本地代理确实能力有限,干着力所不能及的业务。但在印尼这个国家也根本就快不了,有些资料的准备我们也有些不足,因此耽误了进度,这个要互相理解一下。不过现在已经是完全网上操作了,应该规范多了,当然对递交的材料要求就更严了。

4、有一些老侨(不一定年龄老),确实有见到老乡不宰白不宰的想法。我知道的就有不少当初来开矿买矿的新侨被老侨骗的血本无归,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请参考本号以前的纪实文章魂断南洋。还有的被开除的翻译事后找人把办公室的设备盗窃一空,但这些害群之马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在印尼做项目找合作伙伴十分重要,有人说不一定非得找那些腰缠万贯的大佬们合作,适合自己的业务范围就好,有一定的道理。有一位在国内也算是上亿元企业的中国老板,费了很大的劲儿约到了一位本地华人大佬谈合作,没想到人家前后“接见”了不到五分钟,问了一下你们打算投多少钱就送客了,弄得这位老板灰头土脸的。当然也有一些中国老板坑本地员工的案例:一天晚上接到一位网友的微信,是做中国手机外岛地区分销的,有几年了。昨天警察把他翻译给抓了,原因是他为了图省事用的是翻译的银行卡走现金流,结果有偷税漏税的嫌疑,被税务局告了,电脑也被搬走了,问我怎么办?还能怎么办,赶紧先捞人,然后接受罚款呗。在印尼搞代持会害死人的。

5、一些新侨已经和当地人结婚,身家性命已经交给了印尼,但还是较难认同当地的文化,担心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国的护照目前越来越不好拿,他们打算孩子18岁后还是落叶归根。印尼的国际学校一是贵,二是散养,三是教材不对路,回国内就对接不上了。所以建议能否像日本和韩国侨民那样,政府和民间并举,有关机构出面和推动设立一所专门中国教材的子弟学校,一定会大受欢迎。但要注意政治课内容,在印尼别搞意识形态那一套,否则麻烦。

6、说实话,很多本土的华人企业家大佬们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走出去日夜辛劳,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个人也投入了很多。有的老板自己的生意都顾不上打理,每年花费上百万元奔走于两国之间想办成点事,同时还频繁地为一个又一个国内来的政府和民间考察团接风洗尘,提供方便,介绍关系,免费咨询。结果是,有的项目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了一些小小的回报,更多的项目是时间和金钱都打了水漂。你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无利不起早”,也确实有些人拉大旗作虎皮,没有他办不成的事的虚假成分。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所以他们也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我就在此顺便提一下吧。

 

最后还想补充几句:在很多新侨眼里,印尼老侨好像都是腰缠万贯的“独角兽”,掌控者印尼大部分经济,这是不准确的。一是他们的家业只在少数几个民生行业是“头部企业”,印尼的各类国企才是印尼经济的巨无霸;二是别只看到那些福布斯排行榜靠前的那些大佬们,真实的印尼华人很多就是普通的小商人,在万丹省唐格朗和西加里曼丹省的三口洋等地区,甚至还有不少穷困潦倒的华人(穷的原因较复杂),所以一有排华的风吹草动他们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们新侨不应该有优越感,不应该排斥他们,而应该主动接触他们,理解他们,用句时髦的话讲叫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有一些项目可研的SWOT 分析,甚至把当地华人列为“威胁”一类,这是欠妥的,而应该列入“优势”才对。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日本韩国人学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少数华人中的害群之马,我们要擦亮眼睛群起攻之,对新侨中的诈骗群体,我们要义不容辞广而告之,不给他们败坏华人华侨的荣誉的机会和土壤。

 

抛砖引玉,讲现象为主,没有深挖根源,说实话想挖俺也挖不出来。所以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体会就靠大家来补充吧。

 

最后再呼应一下文章刚开始那段坐飞机后排的文字,这是有典故的:一次我接到一位网友的抱怨,说我们都是刚来印尼务工的建筑工人,航空公司给我们安排的都是集体坐在飞机后面,是对我们的不公平。我说不对吧,飞机都有配重平衡问题,他说飞机上人满了。我又说坐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他说空姐不给我们第二份饭吃,态度也不太好,反正对我们有歧视。我也就无言以对了。后来我问了一下同行之人,才了解到真实的内因:少数中国人坐飞机爱脱鞋,脚臭,只好被凑到一起啦!

80cc00c1b0fac4349c463712a5ceb631.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