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时期下中国企业的机会与挑战

本文较长,请耐心阅读。

今天提到的新时期是指:

 

一是印尼总统大选统计结果已经揭晓,《权力的游戏》印尼版没有烂尾,2号候选人虽然还在等待宪法法院的最后裁决,但要翻盘几乎就是黑天鹅(小概率)事件了,我们今天假定这一页很快就翻过去。

 

二是中美贸易战今后无论是打还是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肯定就是灰犀牛(大概率)事件了,这将对中国和印尼的经济往来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那天开会碰到中国商会的秘书,他说最近很忙,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两三家中国企业家的来访,大部分都是国内来的中小企业,问题大部分都是市场开拓方面的问题。

 

想了想,我又何尝不是如此,也差不多每天都是要接待国内朋友的来访,问题多种多样,一说起介个,就感觉有点对不住我老板。

 

从正面说,这些现象,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结果,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加强。

 

从另一方面说,当然也是大部分来访者自己说的:产品出口受阻,国内竞争激烈,安全环保严格,下游需求下降,经济前景不明。。。也就是说,不走出来不行啦。

 

自古中国人闯荡世界有“三把刀”,也就是菜刀,剪刀,还有剃刀。现在这三把刀有两把刀已经基本上废了,只剩下了菜刀(开餐馆),因为民以食为天。

 

新一代的中国人海外创业已经不再只靠这三把刀,而是有了现代版的“三宗宝”。这三宗宝就是资本,经验,还有底气。

 

但是,这三宗宝一定要结合印尼的本地实际。才能发挥作用。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没有用对了地方,对印尼的认知还留在国内,内存还没清理干净。

 

下面就中国企业在印尼的机会和挑战提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中国企业来印尼,无外乎看中的主要三个领域: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市场需求。

 

一、基础设施

 

印尼是岛国经济,基础设施落后,这一点不用多说。这不,佐爷宝座才刚落稳,马上放了一个大招:

 

据印尼媒体报道:印尼政府近期大动作不断。继决定迁都后,印尼政府近日再次提出更为雄心勃勃的国家发展计划—总投资高达4120亿美元的“国家重建计划”。印尼国家规划部长班邦称,这项重大计划将从2020年持续至2024年,包括新建25个机场、升级165个机场、修建电站和海上高速公路建设等,投资额较印尼总统佐科2014年提出的3500亿美元规模《国家发展五年规划》大幅扩大。班邦表示,总投资额的40%直接由财政提供,25%来自国营企业,剩下的35%来自私营部门;总投资中约2470亿美元将用于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约700亿美元和40亿美元分别用于电力部门和水利设施。

 

好家伙,先别说钱从哪儿来,难道是基建狂魔的机会来了?

 

我们先复习一下印尼政府一贯强调的对外资进入印尼的“四个必须”:必须是B2B合作,不提供政府担保;必须是先进的工艺并提供技术转让;必须是环保产品不能造成重大污染;必须大力培养本土工人上岗,否则免谈。

 

以近两年政府一直提倡的开发“三北一岛”为例,我们简要分析一下。

 

北加里曼丹是印尼最年轻的省,人口不多,以前几乎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水电资源是有一些,但是花巨资建设了水电站给谁用?有人说可以建冶炼厂啊,可那边没有镍没有铝矾土,印尼的物流成本又奇高,厂子建在那里成本优势在哪里?企业出海不能不讲经济效益,特别是民企。另外水电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前期运作起来可不简单,前几天和这里一位搞水电的中国老司机聊天,他说在印尼搞水电,没有几年的积淀你可能连大门都找不到,牵涉的利益方太多,谁是真佛很难说清。其它清洁能源项目一直是只听楼梯响没见人下来,众多中资相关企业有劲儿使不上。

 

北苏门答腊的亚奇地区,一直是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的地方,处于较危险的地震带上,也是NGO(无政府组织)重点关照的地区,风景是好,可是当不了饭吃啊。棉兰的多峇湖水系倒是可以考虑利用,印尼最大的电解铝厂也在那里,可那里的自然资源也就是可可咖啡棕榈,这类加工厂用电并不多,电多了也是浪费,瑟芒吉工业区已经开发了十年多了,除了联合利华外也没见几个大企业进来。同时马六甲海峡是战略要地,能否被准入太多重要的外国企业也是一个问号。修路?先问问那条通往棉兰机场的路用了几年时间再作道理吧。

 

北苏拉威西是旅游圣地,美娜多玩玩潜水还可以,建个工业园区我看还是够呛,一个类似中国县级开发区的比通工业区目前不到100公顷的地界儿,相隔几年我去过两次,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介绍过去的国内企业家接触后直摇头,说老杜你今后这样的地方就别坑我们来了。比通港算是大港了,估计能停3万吨大船吧,可是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吞吐能力再强也饱和不了。不过,再往南一点儿的中苏拉威西和北马鲁古是近年来镍产业的重点开发地区,人员和物资已成刚需,在比通港附近考虑建固定航线和物流基地我看到是可以考虑。

 

巴厘岛旅游?可能已经让中国人自己玩儿残了。5000多的正常团被999的低价团代替,强买强卖纠纷不断;景点的旅游品商店很多被中国人买断,卖的东西大都是中国来的假冒伪劣,店家还找来很多当地的托儿专坑游客;本地人能干的婚纱摄影产业几乎被没有工作签的中国人包了;支付方式也几乎全是用支付宝和微信。所以当地政府或百姓几乎没有从旅游产业得到什么好处,只提供了几个景点和一个经常冒烟的火山,主管官员们能不跟你急吗?所以,中国是印尼的最大游客来源地,要想招榄1000万中国游客进来,还需要两国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不容易。

 

有人建议,中国企业联合抱团,在某一个地方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自己给自己成龙配套好不好?从商业角度上来说,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值得两国政府和机构好好研究研究。作为印尼方,最好是调整、细化一下重点发展地区,特别是在贸易战环境下,在物流条件好的地方建立特别免税区,注意不是简单的巴淡岛模式,事实证明行不通的。有关税收也不要先征后退,直接免,钱进了政府口袋就不容易出来了。作为投资方,要选对地点选对产业,同时注意不要给别有用心的人以口实。以中国的国情,还是以央企国企的基础设施建设打头阵,联合民企产能共同出海为好,这样既能避开国家资本背书的嫌疑,又能发挥民企的决策效率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带动大批国产设备材料出口,一举三得。最近已经有几家产品在美国有很好市场的企业家来找我问在印尼进入保税区的事,看来很可能这是两国经贸合作的新突破点。

 

实事求是讲印尼的相关产业还是有一些的,就是体量太小,禁不住中国企业狂轰滥炸式的碾压。这还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合作项目不一定求量,但一定要求质,不能给人造成“资源带走污染留下”的坏印象,想让印尼人民也像中国社会80年代那样为了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是不现实的。在印尼,老百姓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环保标准。项目上尽到社会责任是外资企业的刚性成本。

 

我们还是希望印尼政府相关投资政策尽可能地清晰、持久和稳定,不能让外资稀里糊涂地来,提心吊胆地干,慢慢吞吞地等,灰心丧气地走。否则你搞再多的“北”,还是让外资找不到北,最终还是投资败北。同时也希望印尼政府解决好招商“两头热中间冷”问题,即高层竭力推动,百姓热烈欢迎,相关部门不温不火的情形尽量避免发生。不久前我们国内一个高级考察团到某地港口开发区调研,相关官员倒是表示欢迎,可是一谈到合作模式,说你们想参股合作开发就免了吧,当老大更不可能,只能作为入园企业干你自己的产业,简单解释就是一句话:钱拿来,人回去。皆因印尼的民主体制,官员只对选票负责,省长也管不了村长。

 

说到钱就再啰嗦两句,中国的钱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在印尼的实力、决心和忍耐已经在雅万高铁等项目上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项目也不宜太多了,今后一定要本着“大家的事商量着办”原则,真诚务实地开展两国经贸合作,“爪哇智慧”在大国平衡方面的发挥我们是领教过了,这方面只点到而已。

 

二、能源资源

 

印尼也算是一个原油出口大国,但却是一个燃油进口大国,盖因自己的炼化产业不行,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全面落后,造成印尼的化工产品价格奇高,品种奇缺,行业准入奇难。这些年听说过中国企业来印尼探讨了不少煤化工项目,可是却鲜见项目的启动,皮裤套棉裤,一定有缘故。

 

印尼也是一个棕榈大国,这几年官方、民间谈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事。但是棕榈这东西靠天吃饭,四年一挂果,规模效应十分重要,你种个几万公顷基本就是听个响。目前中国和印尼都有在棕榈方面加强合作的意愿,中国企业也已经有所涉足,希望能够做大做强,相关政策尽快能够落实到实处。

 

再说说水泥。目前进入印尼的中国大型企业有2-3家,小水泥不计。可以说中企的进入对印尼原有水泥企业的格局有较大的影响,既充分利用了印尼的石灰矿,同时也为印尼的水泥过剩助了一把力。经常听说不少本土企业诟病此事,甚至担心他们今后会鼓动政府关门打狗,所以如果你再建水泥厂,将来产品不是大规模出口的话,我看还是省省吧。

 

印尼最大的资源应该还是土地和海洋,但是征地环节能让你从此怀疑人生,时不时的炸船也会让你望而却步。房地产项目本土企业有品牌优势,外资只能小打小闹试试水,因为毕竟印尼的土地私有,融资贷款很难,需求也有限,房地产开发理念和玩儿法和中国的完全不同。有企业想来印尼搞旅游地产,物流地产,冷链地产,我看倒是可以试水一下。

 

印尼的自然资源还有橡胶,木材,藤条,咖啡,可可,燕窝,海产,香料,海藻。。。太多了,实在说不过来,也不内行。只听说前一段印尼火的不得了的POLO衫现在已经做成了破锣衫,百事(PEPSI)也已成故事,反正只要是中国老板看上的,很快就能人头打出狗头来,一下子就让你变成夕阳产业。还听说有老板来这里养海藻也不成功,原来那东西挑水质,海水、阳光不对路也是白玩儿。

 

总体上说,能够让印尼的产品出口的,印尼政府都会积极鼓励,但要记住是他们鼓励的是“产品”而不是原始资源,说到这就该说说印尼的原矿了。

 

以青山园区为领头羊的中国镍相关企业,经过几年时间,让印尼的红土镍矿华丽转身,一跃进入全球第二大不锈钢产业集团,以魏桥为代表的中国氧化铝产业,也同步跟进,让印尼的铝矾土大放异彩。接下来我觉得印尼就要向相关全产业链进军了:不锈钢可以完善终端制品的产业,为本土和东南亚提供更多的工业和民用不锈钢系列产品;氧化铝也可以考虑再进一步,延长到电解铝甚至铝材加工(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电了)。

 

还有一些是新兴产业,比如利用低品位的红土镍矿和含钴较多的镍矿生产新能源电池的中间产品。全产业链的具体路线大致是:低品位原矿-硫酸镍(钴)-三元电池前驱体-储能电池-电动汽车。这些肯定是印尼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的,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要解决好污染问题,也要避免像中国的光伏一样,一窝蜂盲目上马,很快造成产能过剩。目前随着印尼镍铁产业项目的逐渐投产,镍铁赶上中国的产能也就是一两年的事了,佐爷就偷着乐吧。

 

最近很多人问到印尼的河沙出口,可以负责任地说,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河沙包括海沙印尼是不准出口的,有出的也是暗箱操作打擦边球。还有人说铅锌矿国内需求很大,价差也很诱人,包括铬矿等非主流矿很有前景,可是这些小矿种鸡窝矿比较多,您老还得投资建厂,满足出口配额的要求才行!金矿我看大家就不要动心思了吧,这么多年就没有听说几个赚钱的,反而丢命的消息不少!

 

中国老板来印尼做矿短期赚大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有甜蜜蜜的,有酸溜溜的,更多的是苦涩涩的。

 

三、市场需求

 

对印尼2.6亿人口的本土市场开发,近年来中企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比如中国的手机,汽车,乳制品,烟草,线缆等等,给本地老百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逐渐扭转了中国产品价廉物不美的形象,为这些企业点赞。

 

目前几个中国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加起来已经占据了印尼的大半江山,华为、中兴等通讯设备在印尼早已成为主流,华为断一根线,不知多少印尼家庭断网。其它的产品已经在从商品向品牌过渡,慢慢扩大商誉,如果能继续增加品种,填平补齐产业链,进一步降低成本,再坚持几年,一定会大有收获。

 

不久前在雅加达某一私人会所参加了一个特殊的研讨会,主要特殊在:1、参会的都是年轻人,靚男俊女小鲜肉,就我一个糟老头子。2、会议没有主持人,没有嘉宾,十几个人围个圈,一杯饮料畅所欲言。3、参会的都是在印尼开拓数字经济的精英,代表着不少国内虚拟经济的资本和产业,比如风投公司,电商,共享交通工具,网络支付,直播。。。就是没有P2P,估计在印尼目前现金贷已经臭遍街了,不是这个产业不好,而是让一些中国来的三无APP搞砸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倒在沙滩上。目前印尼政府批准的数家P2P公司基本都是本土的(至少在名义上),中国资本、中国经验又成全了一个印尼本土行业。

 

为参加这个会议,我还紧急脑补了一些知识,才知道PE不是塑料管而是私募股权投资,VC不是维他命C而是风险投资。

 

会上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议题就是一个:项目,挣钱的项目,可以成为独角兽的项目!会议从晚上8点开到11点,我是学到不少新知识,也更加明白了,什么互联网经济,其实就是两个字:烧钱!要问会议上都爆出什么项目来了?尊重与会者不好公开,只能说,两国国情不一样,中国的数字经济要接上印尼的地气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最后独角兽没当成,搞得自己挺难受。不过同志们勇气可嘉,屡败屡战,今后万一搞大了呢,有流量了,有广告收入了,烧点钱也值了。

 

印尼的股市在全球表现的一直挺好,但是体量太小,一共才有500多只股票,每天还有约三分之一没有交易量,但运行还算规范。为什么众多的中国公司要到新加坡上市?也是类似情况,主要不是为了融资,而是为了在资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为自己的企业信誉背书。融资、背书这些在印尼都行不通,但是有些上市公司有一些资源,在对外资持有矿权股份越来越严格的时候,也许是个机会。

 

再举一个不接地气的案例:共享单车。前几年中国有来人搞的,但是都没有善终。中国的共享单车烧钱不说,主要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在印尼是要解决最后“十公里”问题。印尼是热带国家,炎热多雨,大街上很少有人走路,路况也不好,上下班路途遥远,雅加达地区约1500万人,大雅加达地区约3000万人,有一半人每天在流动,貌似有需求。但是摩托车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主要资产,全家5口人出行(有2-3个孩子是常态)全靠它了,你单车最多只能带一个人,而且印尼燃油有补贴,相比电价很有优势。所以,共享单车不行,共享摩托车还差不多,可是现如今马路上GO-JEK、GRAB满街跑价格也不贵,还有你的机会吗?

 

还是说点实体经济的比较靠谱。

 

要说中国哪些产业在印尼比较火,毫无疑问:建筑建材机电设备。举个栗子,本来在印尼,有关该行业的微信群有好几个了,都是顶格,最近一个搞工程的小姑娘又增加了一个群,三小时500人的群就满了。

 

都说现在印尼的中资企业有1000多家,我估计光是建筑建材行业的就有500家。假如哪家或哪几家有实力的企业振臂高呼,在印尼搞个大型建材批发市场,估计会大受欢迎。

 

建筑建材这些企业,有的久经沙场,有的初来乍到,很多吃的就是中资项目饭。甚至说,没有众多的中资项目,这些中小企业至少得走一半。同样,中资项目也会得不到优质廉价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印尼什么都少,任嘛都缺,就是不缺时间!这不,刚看报纸,雅万高铁项目开斋节全体印尼员工放假20天,大好的旱季施工时间就这样耽误过去了。

 

说实话,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印尼生存也很不容易,一个海关红灯期就让你生不如死,不知坑了多少进口商和代理。灰色清关,无工作签工作,盲目代持等等让这些企业战战兢兢,度日如年。所以来印尼创业,还是先当良民为好,心里踏实。

 

曾经一个半夜,接到一个小老板的电话,他是搞中国手机区域经销的,有几年了,一直用自己翻译的银行卡收支货款,结果可能突然被人举报,东窗事发,翻译被抓起来了,电脑被税务局封了,问我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呢?先捞人,后接受罚款呗,没什么辙。

 

所以哈,来印尼一定要入乡随俗,精耕细作,挣不得快钱。总想只争朝夕,不能输在起跑线,后来才明白,人家根本没有起跑线,甚至也没有终点线,乐呵呵就是一天,你着的是什么急呢?

 

说完实体再说说软实力。这方面我们比日韩企业差了不少,总说要赶上去可一直还在努力。佐爷是聪明人,他知道欲提高印尼国力,根本在人力资源,下一任他将大力推行人才开发政策,所以说这方面我们中国也是强项,可以从职业培训突破,谁能让中国蓝翔模式在印尼生根开花,那是再好也不过了,但一定要结合印尼特点,别忘了在印尼的就业人口中,有一半是小学没毕业的,这是佐爷亲口说的。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最近中国和印尼两国政府在官方层面会有什么大动作?这个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啰啰嗦嗦先说这么多吧,不是什么正规分析,都是大白话,有感而发,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大家有经验体会或不同意见请后面留言,希望能让正文和评论成为一个整体,为更多的要来印尼的中国企业家提供参考!

 

估计留言的人会不少,所以本文设置了关注才能留言的功能,也是给自己公众号做一个推广,为冲30000个粉丝助一把力,欢迎大家积极转发或点一下“在看”,老杜拜托啦!

80cc00c1b0fac4349c463712a5ceb631.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