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公鸡碗

 点击上方“印尼视角”可订阅哦!

c1b1e4c8b7ddda41f2a8789802f1bdd4.png

2020年1月8日 3:30 AM

联合早报

3b2d8c6c6b76fdadc4ecf691d8b00a80.jpeg

意涵丰富的公鸡碗。 

小时在怡保,家里用的饭碗、汤碗、汤匙和茶杯上,都画着一只大公鸡,红红的鸡冠斗志昂扬地竖立着,黑黑的大尾巴神气活现地翘立着,看起来精神抖擞,活力充沛。

这只大公鸡可不是用来点缀的,它有着丰富的意涵。

母亲解释道:公鸡是大自然的闹钟,以嘹亮的叫声把大家唤醒,开始一日辛勤的劳作;所以公鸡碗又叫起家碗,含有家庭兴旺的美好寓意。

我注意到,碗上的公鸡总有花卉或芭蕉伴随,对此,母亲说,娇艳的花朵代表的是“花开富贵”,阔大的芭蕉则象征着“兴家旺业”。

经母亲这一说,捧在手里的公鸡碗,蓦然便有了生命。它负载着许多人的梦想,碗里的白饭和热汤因而显得更加可口。

父亲接着补充,公鸡碗源远流长,制作始于明代,是贵族的珍品。清朝以后,才在民间普及。公鸡碗的制造技术来自广东省,四五十年代在广东和闽南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公鸡碗。(本号注:在粤东的潮汕与梅州,乃至邻近的惠州、河源及东莞,至今仍在使用。)他们到南洋谋生时,带来了使用公鸡碗的习惯,于是,公鸡碗便由中国输入了东南亚,引领风骚。

经父亲这一说,我在公鸡碗里闻到了历史厚重的味道,盛在碗里的菜肴,也变得更为芳馥了。

由怡保移居新加坡,开始一长段日子,家里依然使用经济实惠的公鸡碗;后来,生活由黄连变糖霜,公鸡碗遂渐渐被其他轻巧精美的餐具取代了。其他的家庭,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公鸡餐具慢慢地从大家的视线里淡出了。

有趣的是,现实生活里不再受落的公鸡碗,却在香港制作的电影里成为炙手可热的道具;比方说,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公鸡碗便频密地出现,因而再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热议。

最近到泰国旅行,居然又和公鸡碗重逢了;更明确地说,我是有意前往距离清迈107公里的南邦府(LamPang Province)去捡拾我的童年记忆的。

有个精于制作陶瓷器的中国人,名字唤作陈森裕(Chin E Simyu),1911年出生于广东省。他移居泰国后,于1957年在南邦府发现了品质与色泽都非常适合制作陶瓷器的高岭土,大喜过望。于是,设厂大量生产以公鸡为设计主题的各式餐具,甚至,把同样的设计应用在T恤上。他的产品广受欢迎,业务也快速拓展,公鸡走进了千家万户,南邦府成了制作陶瓷器的重镇,有人因此把它称为“泰国的景德镇”。

2012年,陈家第二代在南邦府创设了塔那磨里陶瓷博物馆 (Dhanabadee Ceramic Museum),透过实物展示了公鸡碗的历史与发展、传说和意涵、设计与制作等等。观赏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最大的、最小的、最薄的、最昂贵的公鸡碗,仿佛在阅读一部有关公鸡碗的百科全书。博物馆也展示了年寿超过半个世纪的“龙窑”,它曾肩负生产的重任,但随着“电窑”的诞生,已经正式走入历史了。它的死亡,正好标志了陶瓷的新生。手工作业和科技的发展,有时是势不两立的。

美丽实用而又意涵丰富的公鸡碗,在环境清幽的南邦府,找到了它第二个温暖的家。

新年伊始,谨以此文送给大家一个“勤俭致富”的公鸡碗。

c540d3c5a16ee296823e793450eebb14.gif

55d5c41b00b2766cddadfc51faa028a6.jpe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在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